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快樂 > 第20章 金色的時間、灰色的時間、荒廢的時間 >

第20章 金色的時間、灰色的時間、荒廢的時間

有人不堪夏日之苦,

祈盼秋天的滿月,

絲毫不懼人生百日,

就此一去不返。

——釋迦牟尼(Shakyamuni)

時間就像手掌裡的細金粉,不經意間就從指縫間溜走,我們卻絲毫沒有察覺。如果利用得當,時間就如同一把穿梭在縷縷紗線之間的織梭,編織出美好生活的錦緞。因此,時間對追求幸福至關重要,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這不是讓我們放棄生命中有意義的東西,而是放棄那些浪費我們生命的東西。正如羅馬哲學家塞內加所說:「我們擁有的時間不少,只是浪費得太多。」

人生短暫。每次把重要的事情向後拖延,我們就失去了一些時間。剩下的每一年、每小時都珍貴無比,而且極易崩解,稍不留神就消磨殆盡。雖然時間彌足珍貴,但就像年幼的孩童一樣,不能保護自己,任何路人都可以把他帶走。

活潑好動的人,創造、建設、獲得成就,為他人的幸福快樂無私奉獻,用在這些事上的都是金色的時間。喜歡沉思默想的人,把時間用於審視自己,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再次發現生命的真諦。儘管安安靜靜,但是他充分感受當下,發展內在人格,今後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樣的時間也是金色的時間。修行的人,生活的每個瞬間都是一筆財富,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用黎巴嫩作家哈利勒·紀伯倫(Khalil Gibran)的話說,靜室的清幽裡,禪修者成了「一管笛」「時間的低語通過他的心化作樂音」。

慵懶的人常將「打發時間」掛在嘴邊。多麼可怕的說法!懶人的時間,成了一條漫長、枯燥、乏味的線。這樣的時間是灰色的,好像一塊沉重的鉛塊,壓在懶人的心頭。那些忍受不了等待、拖延、乏味、孤單、挫折,甚至生命本身的人,也不堪忍受時間的重壓,生命就此殘缺。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他們覺得更受限、更乏味。還有一些人,把時間當作令人恐懼的死亡倒計時,他們甚至厭倦了生活,對死亡的到來有所期待。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曾說:人們沒能打發掉的時間,卻讓時間就此打發了自己的一生。

痛苦而乏味地度過每一分鐘,每天、每年,甚至生命盡頭時,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這樣的人沒有看到自身發展的潛力。

超越乏味和寂寞

整日心緒散亂,乏味就是人生的宿命。這樣的生活是一場戲,一旦曲終人散,就難免覺得人生乏味。看不到時間的價值,人就必然會有乏味的苦惱。

相反,明白時間的價值無法估量,就會利用日常活動的每個間歇和外部的刺激,充分體驗每個寶貴的瞬間。這樣的人,內心從不枯竭,故此不知何為乏味。

寂寞同樣如此。研究顯示,15%的美國人認為,每週都至少有一次強烈的寂寞體驗。將自己與他人隔絕,與宇宙隔絕,深陷「我執」泥潭中的人,即使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仍然感到寂寞。而懂得萬事萬物相互依存,就不會感到孤獨。比如修行的人雖然離群索居,仍然和整個宇宙和諧相處。

心緒散亂的人,時間就像米尤扎克(Muzak)[1]的音符,嗡嗡嗡地在腦袋裡響個不停,荒廢掉了。塞內加這樣描述他們:「他們不是生活了很久,只是存在了很久。就好比一個人剛剛起航就遇到大風暴,他的船被大風吹得前搖後擺,原地打轉,能說他航行了很遠的路嗎?不能。他只是來回折騰了半天而已。」1

我們所說的「分心」,不是在寂靜的森林裡遠足以放鬆心情,而是毫無意義的活動和內心無休止的紛擾。散亂的心緒不會使內心澄明,只會讓人深陷令人疲累的嘈雜,難以抽身。分心讓人的思緒一刻不停地到處遊走,心靈偏離正道,進入岔路,甚至走入死胡同。明白充分利用時間,不是讓我們一直匆匆忙忙,被時間捆住手腳。不論我們放鬆心情還是集中精神,安靜休息還是保持活躍,都必須認清時間的價值。

找回金色的時間

為什麼不每天花一點兒時間內省呢?哪怕短暫的幾分鐘。俏皮的談天說地和毫不走心的娛樂,真的讓我們滿足嗎?內省吧,我們就會發現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每天花上一點兒時間,培養利他的念頭,觀察心靈的運作,是非常有價值的。這比花一小時讀讀當地的報紙,聽聽賽事報道,有益1000倍,而且益處更持久。這麼做不是要我們忽視外部世界,而是更好地利用時間。雖然生活在這個紛紛擾擾、信息飽和的時代,但完全不必擔心這會使我們走向與世隔絕的極端。事實上,人們已經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不反思,從不內省。只有情緒低落或工作遇挫時,我們可能才會花上幾秒鐘,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可是,我們該如何內省?內省多長時間?多數情況下,我們無能為力地等著糟糕的情況過去,忙不迭地尋找些消遣「分散注意力」。但是人生如戲,即便演員和佈景變了,演出仍在繼續。

為什麼不坐在湖邊、坐在高高的山頂,或者坐在一間安靜的小屋裡,思考我們內心的真實模樣呢?首先,我們要清楚地判斷,生命裡最重要的是什麼。然後,分清輕重緩急,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什麼是佔用了時間而又不那麼重要的事。充分利用忙碌生活中的片刻間歇,把目光轉向內心,和自己的心靈聊聊。丹津·葩默(Tenzin Palmo)是隱居多年的英國尼姑,她曾寫道:「人們總說沒時間禪定,實際並非如此。穿過走廊、等紅燈、坐在電腦前、排隊、洗澡、梳頭……這些時刻都可以冥想。拋卻內心的一切成見,當下就能開始禪定。」2

人的時間有限。從出生那天起,過去的每一秒,走過的每一步都讓我們離死亡更近。隱士巴楚仁波切詩意地提醒我們:

生命耗盡,如落日西沉,

死亡來臨,如黑夜長影。

認清事物的本質不會讓人們失去希望,而會激勵人們充實地度過每一天。如果我們不檢視自己的生活,就會心安理得地認為,生活只能按照現在的模式過,按部就班能活得更輕鬆。過去我們這樣生活,未來也這樣生活。如果我們不自動放棄毫無意義的娛樂和毫無裨益的生活,它們絕不會主動遠離,反而會佔用越來越多的時間。

明日復明日,我們每天都覺得自省可以從明天開始,結果每天都白白地溜走了。我們每走一步,時鐘的指針每次「滴答」地往前跳一格,死亡就離我們近了一步。死乃命中注定,非人力可阻擋;死亡隨時會降臨,但不知這一刻何時來臨。1700年前,龍樹菩薩(Nagarjuna)曾說:

此生難逃諸惡纏,

脆弱甚於溪中沫,

睡夢醒來乃幸事,

一呼一吸得歡喜!3

現實生活中,要想與時間建立更加和諧的關係,就必須培養一些特質。正念讓人時刻警醒時間的流逝,不讓時間在渾然不覺中溜走。恰當的做法是讓時間豐富多彩,充滿價值。勤奮促使我們有效地利用時間。內心如若充滿自由,自然便無負面情緒的立足之地。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秒,都快得像飛向標靶的利箭。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快樂練習

珍惜時間的價值,享受當下

將目光轉向內心,感受逝去的每一刻,體驗它的美好。此刻,時間不再是感覺、意象和散亂念頭的無盡延續,而成了純粹的意識,像融化的金水,閃閃發光。

過去的念頭已經消逝,新的念頭還未升起之時,這片刻的間隔正是當下,質樸、清澈、警醒、鮮明。在當下停留片刻,不要有任何執念,像面對壯闊景色的小孩子那樣,靜靜地看著就好。

[1] 餐廳或商店播放的一種背景音樂。——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