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快樂 > 第19章 樂觀、悲觀和簡單生活 >

第19章 樂觀、悲觀和簡單生活

她愛晴天,也愛陰天。

她最不經意的念頭,也帶著嬌艷花朵的美麗顏色,讓人賞心悅目。

——艾倫·華萊士

一天清晨,我在寺廟的庭院裡欣賞一棵樹,樹上零星開了幾朵紅色小花,樹杈上蹲著十來只麻雀。眼前的情景讓我心生喜悅,覺得無限純淨。然後,我強迫自己沉入沮喪的心情,心中產生種種負面的情緒。突然,眼前的這棵樹變得灰暗無光,鮮艷的花朵也蔫萎了;樹上的麻雀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真讓我心煩意亂。我想了想,哪種才是看待事物的正確方式,最後得出結論,第一種是正確的方式。這是一種開放、創新、自由的態度,能帶來更大的滿足感。這種態度讓我真誠地接受宇宙萬物和芸芸眾生,填滿「自我」與世界之間的狹隘鴻溝,不再糾纏於「我執」。而懷著消極態度認知所有現象就錯了——世界會變得灰暗、怪異、遙遠,有時還充滿敵意,我們和世界的聯繫也被割斷。

樂觀的莫須有罪名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認為輕度抑鬱的人看待事物比較「現實」。樂觀者往往流連於快樂的事,會很快遺忘痛苦的遭遇,高估自己過去的表現,對事物的把握過分樂觀。

這種觀點意味著,悲觀的人遇事時往往保持高度警惕,對局勢的看法比樂觀者更加清晰。悲觀者說:「現實不可能總是充滿歡聲笑語,你必須看清它們的真實面目。」樂觀的人雖然友好隨和,卻是天真得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人們總說:「生活很快會將樂觀者拉回現實,使他們清醒過來。」然而情況並非如此。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悲觀者雖然判斷客觀、公正、謹慎,但不足以解決實際的問題。在解決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上,樂觀者的方式比悲觀者更加務實可行。例如,在一些愛喝咖啡的女士中進行一項交叉研究,告知她們咖啡因會提高乳腺癌的患病率;或告訴一些曬日光浴的人,暴露在陽光下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一周後,相較悲觀的人,樂觀的人對報告的細節記憶得更加清晰,並付諸實際行動。1他們有選擇地關注那些真正和他們有關的危險因素,而不是徒勞無益地擔憂一切。2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比悲觀者更鎮靜,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對付真正的危險。

如果我們觀察人們如何看待紛繁世事,如何欣賞每時每刻的生活品質,如何秉持豁達開放的心態,克服困難,創造未來,就會發現相比悲觀者,樂觀者有不可否認的優勢。眾多研究表明,樂觀者會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工作中獲得更好的業績,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他們的壽命更長,健康狀況更好,在術後創傷中存活的概率更大,同時患抑鬱症、自殺的概率更小。3一項研究調查了美國一家醫院1960年收治的900多個病人,通過測試和問卷來評估他們的樂觀程度和其他心理素質。40年後,跟蹤研究表明,樂觀者的壽命比悲觀者平均長19%,對一位80歲的老人而言,這意味著多活近16年。4此外,馬丁·塞利格曼指出,情況惡化時,悲觀者意志消沉的可能性是樂觀者的8倍;他們在學校、運動和工作中的表現皆低於實際的能力。悲觀的心態非但不能改善困難的情況,反而會使抑鬱情緒等問題惡化。如果接受克服悲觀心態的專門訓練,改變對世界的看法,悲觀者抑鬱發作的次數會明顯減少。這種變化是有原因的。事實上,心理學家將悲觀看作悲觀者解釋世界的「風格」,悲觀者的無助感也是「後天習得」的。5

看待世界的兩種方式

樂觀者認為困難是暫時、可控制的、由具體情況造成的。樂觀者總說:「大驚小怪沒有必要,困難都是暫時的。以往的問題我都解決了,這次我也一定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悲觀者卻認為困難會持續(比如他會說:「這個困難是長期的,不會消失」),困難會搞砸一切,而且超出控制的範圍(比如他會說:「我無能為力,你還指望我幹什麼」)。悲觀者認為,自己有嚴重的內在缺陷,常對別人說,「不管我幹什麼,結果都是一團糟」,進而斷定「我注定過得不快樂」。

今天,折磨許多人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由悲觀而生。悲觀者總認為災難會降臨到他們頭上,感到長期焦慮,心存懷疑,備受折磨。他們悶悶不樂,暴躁易怒、緊張焦慮,對世界和自己缺乏信心,總以為別人會欺負、拋棄和忽視自己。

這裡有一個悲觀者的故事。一個晴朗的夏日,悲觀者開著汽車行駛在鄉下的路上,突然汽車爆胎了。雪上加霜的是,他發現自己沒有千斤頂。那地方荒無人跡,四下望去只有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上,有一間孤零零的房子。他猶豫了幾分鐘,決定去借一個千斤頂。他一邊朝半山腰的房子走去,一邊想:「如果主人不借給我千斤頂怎麼辦?那可真讓我難堪。」慢慢地,離房子越近,他越不安,心裡默默地想:「我才不會把千斤頂借給一個陌生人。這人也太可惡了吧!」最後,他敲響了大門,主人剛打開房門,他就大喊道:「你就收著你的千斤頂吧,你這個惡人!」

但是樂觀者相信他們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只要有耐心、決心和智慧,最終會獲得成功。事實是,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成功了。

在日常生活中,事情還沒開始,悲觀者就已經抱著拒絕的態度,無論什麼情況都如此。我記得一位以前經常打交道的不丹官員,每次我問一個問題,不管後面要說什麼,他總是習慣性地先說「不、不、不」,這讓我們的對話顯得有些滑稽。

「明天早晨我們能走得成嗎?」

「不、不、不……明早九點走,我已經全都準備好了。」

如果悲觀和苦難像指紋和瞳孔的顏色一樣無法改變,我們宣傳樂觀和快樂的好處,就毫無意義。但是,如果樂觀是看待生活的方式,快樂能夠逐漸培養,我們就該立即行動起來,學習如何做到樂觀和快樂。艾倫·華萊士寫道:「每個人都努力拾柴添火,而不是衝著一團灰燼痛哭流涕,扼腕歎息,人類社會該有多麼美好!」6

不管是否生性樂觀,我們總在困境中尋找一線希望;也不管撫養我們長大的人是否帶給我們悲觀的心態,人的心靈具有可塑性,世界觀也能夠轉變。

希望

樂觀者永不失望。我們總能做得更好(我們不會被擊潰,不屈服,也不遭人厭惡),盡量減小傷害(不能坐以待斃),找到替代的解決方法(不能在失敗後顧影自憐),重建被毀滅的一切(不能說一聲「全完了」就算了),把當下看成新的起點(不能浪費時間痛惜過去,擔憂現狀),白手起家(不能止步不前),明白好鋼要使在刀刃上,朝著明確的方向堅持不懈地努力(不能遲疑不決,被宿命論麻痺),利用當前的每個時刻去進步、感受、行動,享受內心的快樂(不能浪費時間,沉溺於過去,或害怕未來)。

2001年澳大利亞森林火災後,一位接受電視採訪的農場主說:「我什麼都沒了,生活再也回不去了。」1944年,航海家雅克-伊夫·勒圖穆蘭看著自己的第一艘船被德國人付之一炬時,引用了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一句話:「如果親眼看著畢生的心血被摧毀還能重整旗鼓,你就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我的孩子。」他立刻著手建了一艘新船,獨自揚帆啟航,環遊世界。這兩類人,都大有人在。

心理學家認為希望是一種信念,堅信自己可以找到實現目標的方法,並且擁有實現目標的強大動機。眾所周知,滿懷希望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增進運動員的表現,讓痛苦的疾病和衰弱更容易承受,使疼痛(例如由燒傷、關節炎、脊髓損傷或失明等引起)更容易忍受。一項疼痛忍耐度的測試顯示,充滿希望的人對寒冷的忍耐時間,是普通人的兩倍。7

決心

懶惰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最常見:只想吃好睡好,卻不願意幹活兒。第二種最讓人麻木:還沒越過起跑線就放棄比賽。這樣的人對自己說:「我做不到,這遠遠超出了我的能力。」第三種最惡劣:明明知道什麼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卻總是一再拖延,把精力投入到千百樣次要的事情上。

樂觀者從不輕易放棄,抱著一定會成功的信念,堅持不懈,往往會比悲觀者取得更多成功。這點在身處逆境的時候,尤其明顯。悲觀者遇到困難往往選擇逃避、認命,或是做一些對解決困難毫無裨益的事情,以求暫時分散注意力。8悲觀者缺乏堅定的信念,懷疑一切事,懷疑所有人,認為所有事情最終都會失敗(看不到事態有成長、發展、成功的潛力)。他們認為別人都自私自利,視所有人為陰謀家。他們認為所有的新事物都存在危險,悲觀地認為災難定會發生。一句話,如果聽見門嘎吱一響,樂觀者認為門打開了,悲觀者卻認為那是關門的聲音。

幾年前,我到法國參加一個會議,商討如何開展人道主義項目。會議進行15分鐘後,有人針對我和另一個與會者的發言質疑道:「你們兩個說的明明是同一件事,卻像在討論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認為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會失敗,另一個卻認為所有的項目都會進展順利。」原來,那個先於我發言的人說:「首先,有關部門不太可能接受你們的項目,你們很可能馬上就失去資格。再者,你們怎麼才能獲得許可建立學校?即使學校獲批,建設學校的過程中也會被承包商騙,那些承包商都和當地勢力相互勾結,穿一條褲子。」聽了這段話我實在是很無語;恨不得立刻離開,不必再和這群人囉唆,立刻啟動項目。五年前,我和一位充滿熱情的朋友共同合作啟動了項目,也得到了許多人慷慨的捐贈。目前,我們已經建設了16個診所、8所學校和12座橋。通常,一所學校或診所剛剛完工,當地的項目合作者立刻就會開始申請建設下一所。我們建設的這些診所和學校,使數千個病人得到醫治,數千個孩子受到教育。當地政府最初還有些猶豫不決,如今也非常支持我們,因為這些項目的效果非常好。於我而言,我們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樂觀者展望未來時可能有些草率,告訴自己事情最終都會解決,但實際情況並不總是如此樂觀。可是,樂觀的態度仍然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因為滿懷做成100件事的希望,通過勤奮努力,最後仍然可以做成50件。相反,悲觀者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做成10件事,往往最後至多完成5件,因為他從一開始就認定會失敗,做起事情來也就不會全力以赴。

我遇到不少參加援助工作的人,絕大多數都非常樂觀。援建地區的貧窮和壓迫激發了他們,艱巨的任務和匱乏的資源,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他們也勇敢地面對。我的朋友馬爾科姆·麥克歐戴爾(Malcolm McOdell)和妻子在尼泊爾工作了30年,進行項目開發。他們遵循「欣賞式探尋」(appreciative inquiry)的工作原則,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實踐著樂觀的精神。

麥克歐戴爾說:「我每到一個村莊,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向我訴苦。我告訴他們,『先等一下,你們遇到的不可能只有問題。說說你們的村莊、每個村民特有的長處和優點。』大家聚在一起,比如夜晚時分圍坐一堆篝火,緊繃的神經鬆弛下來,話匣子打開了,村民們充滿熱情,紛紛羅列他們的天賦、能力和資源。等他們說完,我立刻讓大家想一想,如何把這些優勢整合起來,大家團結起來為自己謀福利。等到他們一起制訂出發展的計劃,最後我就會問,『現在,這個計劃有這些工作要做,在座的哪位願意負責這個方面呢?』」於是,村民們紛紛舉起手,領到了自己的任務,而且承諾完成工作,項目幾天之內就啟動了。這個尋找優勢的方法,和查找問題的方法完全不同,效果也相去甚遠,後者往往完成的任務少,質量差,速度也慢。麥克歐戴爾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尼泊爾婦女的生活條件上,如今尼泊爾有3萬名女性受益於他的項目。

適應能力

當困難看起來難以克服時,樂觀者會以一種更積極、更具有創造力的方式面對。他們接受現實,知道如何迅速在不幸中找到積極的一面,從中吸取教訓,想出應對的辦法,或開始一個新計劃。悲觀者則迴避問題,採用逃避戰略,通過睡覺、孤立自己、吸毒或酗酒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9他們缺乏直面問題的決心,走不出不幸的陰影,無端生出各種錯覺,夢想著有「上天入地」的能力,指責整個世界都與自己作對。他們不能從過去吸取經驗和教訓,常常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他們聽天由命(比如常說:「我跟你說過這沒用的,無論我做什麼,結果都一樣」),把自己看成「人生遊戲裡的無名小卒」。

內心的平靜

樂觀者預見並嘗試每一條道路,即使一時失意也不會產生遺憾或愧疚感。他們知道如何跳出局外,冷靜地看問題,並一直尋找新的解決措施,而不是沉溺在過去的失敗中走不出來。這是他們保持內心平靜的良方。他們的自信像船艦之首一樣堅固無比,不論風平浪靜還是波濤洶湧,都會劈開人生之浪,揚帆遠行。

一位生活在尼泊爾的朋友告訴我,有一次他要乘晚上的飛機飛到荷蘭,翌日做個重要的講座。講座的主辦方已經租好了大廳,登報宣傳了此次講座,預計聽眾將會有1000多人。可是,朋友候機時得知,他的航班已經取消,而且當晚也沒有其他方式能離開尼泊爾。他告訴我:「對贊助商我深感抱歉,但我什麼也做不了。那一刻我的內心突然平靜下來。在身後,我剛剛告別加德滿都的朋友;在前方,我的目的地又無法抵達。但此時我沒有懊惱,反而為意外獲得的自由感到輕鬆愉悅。機場外的人行道旁,我坐在旅行包上和搬運工開玩笑,與剛好經過的孩子逗樂。擔心和憂慮完全於事無補。大約半個小時後,我站起來,背著我的小行李包,享受著黃昏的涼爽,朝加德滿都的方向走去。」

我想起我的一次旅行。當時滂沱大雨傾注而下,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峽谷深處,道路崎嶇不平,原本平靜的小河此時變成波濤洶湧、水流湍急的一股洪流,我們的全地形車(ATV)艱難地行進。在昏黃的暮光中,石頭堆成的河堤彷彿要升到天際,閃閃發光,洶湧的水浪拍打在石塊上發出的咆哮聲,應和著轟隆隆的水流聲。洪水沖垮了多座橋樑,湍急的水流很快淹沒了唯一一條通往對岸的路。不時有石塊從陡峭的斜坡上滾落,砸到人行道上。這對路人的樂觀心態是個大考驗,他們也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雖然留在原地也同樣無處藏身,但有人憂慮得挪不動半步,還有一些人沉著冷靜,繼續前進,爭取盡快通過。最後,我們中的一個對最緊張的人說:「你不是喜歡動作電影嘛。今天你可是很幸運啊,趕上出演一部動作片了。」大家爆發出一陣笑聲,鼓起勇氣繼續前進。

意義

樂觀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即明白無論條件多麼惡劣,每個人都有轉化的潛力。正是這種潛力,最終賦予人類生命的意義。最極端的悲觀是認為生活沒有價值和意義;而最好的樂觀是懂得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生活的每個瞬間都是寶貴的財富。這不是細微的差異,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看待生活的方式。能否找到內心的滿足感,促使內心平靜,決定了我們以樂觀還是悲觀的方式看待生活。

快樂練習

體驗用樂觀和悲觀兩種心態,感受同一種情境。例如在一次飛行中:

想像你正坐在飛機上,前往陌生的城市開始一份新工作。突然,飛機遇到了氣流。你看到機翼上下傾斜,觀想災難即將發生。氣流平穩後,你卻發現自己的座位空間侷促,怎麼坐都不舒服,對空中的旅行滿腹牢騷。空姐不斷詢問你是否需要飲料,真是煩人。想到未來的新工作,你心裡斷定即將共事的同事必定不喜歡你、不欣賞你。他們忽視你的專業能力,不讓你參與有趣的項目,甚至可能欺騙你。這場旅行將是一場災難。你懷疑自己怎麼能應付新的環境?你的內心充滿恐懼。

體驗一下你的想法帶來的灰暗心情。

接著用另一種方式去感受同樣的情境:

飛機遇到氣流,你知道這不過是旅途的一部分,真誠地認為過去的每個瞬間都彌足珍貴。氣流平息下來後,你心懷感恩,希望能積極向上地度過餘生。雖然座位不是特別舒適,但你找到了稍微舒服一些的坐姿,放鬆一下僵直的後背和雙腿。空姐如此忙碌,幾乎整個航程她們都必須站著,卻仍然活力四射,熱心為乘客服務,想到這裡,你的內心充滿感激。新的生活在前方等著你,讓你心潮澎湃。你想像著新的同事有趣又富有創造力,你會擁有許多新的機會。你一定會大展拳腳,不論將來遇到什麼挫折,都有強大的內心去克服困難。

體驗這種積極、樂觀、愉悅的心靈狀態。

用心感受兩種心態的差異,體驗相同的外部條件下,不同的內心機制如何產生了悲觀和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