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快樂 > 推薦序2 >

推薦序2

初次見到馬修·理查德,是在尼泊爾加德滿都的雪謙寺(Shechen Monastery),當時他正蜷在後屋的電腦前,指導一群僧侶,將刻印在傳統矩形木版上的藏傳佛教經文,一字一句地用特殊的藏文字體錄入電腦。

一摞摞發黃的手工紙和手雕的佛經封面,變成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在手掌大的空間裡。以往只能在西藏深山裡隱秘幽閉的寺院中才能找到的經文,今天只要上網即可獲得,藏傳佛教進入了數字化的時代。藏傳佛教的遠古智慧向現代存儲方式的轉變,馬修功不可沒。

馬修是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他受過最好的現代教育,曾在享有盛譽的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求學,師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如今他出家為僧,在喜馬拉雅山區居住了25個年頭,親炙許多藏傳佛教的偉大上師。

最近,我與馬修在心智與生命研究所(Mind and Life Institute)共事。這是一個致力於科學家與佛學家對話的研究機構。相關研究雖然仍在進行,但已經有了重大的發現。目前的研究表明,禪定能重塑大腦,刺激中樞皮層,使人產生愉悅和悲憫之心。

馬修是這一領域的權威,他與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情緒神經科學實驗室的主任理查德·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教授合作,進行了一系列針對高階禪定者的大腦測試。馬修是這一研究的關鍵人物:他既是實驗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也是首位被試。

實驗採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這種診斷設備利用強大的磁場,對人體進行掃瞄,而後形成大腦或人體其他內部組織的精確圖像。被試或病人必須躺在這個怪獸般的機器之中,對於常人,這種被圍困的體驗是種煎熬,有些人甚至感到驚慌失措。第一次實驗進行了三個多小時,馬修忍受著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嗡嗡巨響,完成了幾種不同形式的禪定:專注、觀想和慈悲的禪定。

我們熬過了這三個多小時,實驗一結束就衝進磁共振室,急切地想看看馬修的狀態。但是,我們的憂慮是多餘的,馬修不僅挺過了如此折磨,還面帶微笑地出現在我們面前,評價道:「這就相當於一次短暫的閉關(retreat)!」

馬修異於常人的反應,表明了他特殊的思想狀態:以平和喜樂的態度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他的生活必然充滿歡喜。

精神分析專家卡爾·榮格(Carl Jung)在著作中描述過傳奇的「諾斯替教派傳教人」(Gnostic intermediary)[1]:這樣的人擁有通達神秘智慧的能力,能走進人類靈魂深處,將內在的力量傳授給眾人。馬修就是這種能傳授神秘智慧的人。

長期修煉使馬修性情溫和,他還智慧靜默、才思敏捷。在心智與生命研究所召開的座談會上,馬修往往從佛學的角度侃侃而談,將信仰和科學融會貫通,論述如行雲流水,好似信手拈來。

馬修的《學會快樂》一書,展現出他在科學和哲學領域的深厚功底,以及對佛教傳統的自如運用,將科學、哲學和佛學的思想資源融合得天衣無縫。書中的洞見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馬修對快樂的觀點顛覆了我們日常的理解,他主張知足勝過享樂,利人勝過利己,論證堅實有力,令人信服。此外,馬修還在書中具體指導人們修煉自己,以獲得快樂的能力。

另一方面,《學會快樂》告訴我們,修行沒有捷徑。馬修清楚地指出,修心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故此,他從眾生苦樂背後的深層機制入手,闡釋了心靈運作的方式,以及應對困難情緒的方法。本書的洞見是一幅通往彼岸世界的路徑圖,引導我們不斷修行,抵達真正的快樂。

初見馬修幾天後,我和妻子再次在加德滿都機場遇見了他。延誤的航班遙遙無期,但是因為和馬修在一起,等待飛機的幾個小時卻像幾分鐘那樣一晃而過。馬修是一顆恆星,我則是被他吸引的行星,在他的軌道上快樂地運行。毫無疑問,馬修是這世上最快樂的人之一。快樂能感染人,希望讀者能從本書中尋得快樂。

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

於加利福尼亞州門多西諾

2005年10月

[1] 即能通達神秘智慧並加以傳授的人。——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