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快樂 > 推薦序1 >

推薦序1

尋找快樂

2004年年初,在馬修的安排之下,我到尼泊爾喜馬拉雅山中寫我的《賴聲川的創意學》。在那幽靜的地方,面對壯麗的喜馬拉雅山,我在一間小屋中寫作。20米之外,馬修在另一間小屋中禪修。每天中午,我們坐在旁邊的草坪上,吃人家送來裝在便當盒中的簡單素餐,聊天、看山。到了傍晚,因為馬修過午不食,我們一起坐在他小屋的屋簷下,喝一碗簡單的湯或茶,看遠山淡淡的如雲霧般消散,看腳下的山谷漸漸陰暗消失。那是黃金時間,我們坐著,沒有說話聊天的壓力,就是坐著。有時,坐到天已經黑很久,寒風也早已吹很久,才覺得暗了、冷了,回自己的屋吧。

馬修跟我說,那是他忙碌生活中最享受的時刻,他努力在一年中至少抽一兩個月時間到那山上,在那屋簷下,坐著,坐著。

那次馬修跟我說,他寫的一本關於「快樂」的書在法國出版了,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甚至爭議。尤其是那些厭惡「快樂」一詞,且認定人生目標是受苦的法國知識分子。在這之前的幾年,馬修已經向我透露,他正參與一些重要的科學實驗,充當腦神經科學家的「白鼠」,讓科學家測試他的大腦在禪定時的狀態。後來,我有機會認識到其中幾位科學家,瞭解他們在用客觀實驗的方式尋找「快樂」的定義,並瞭解「快樂」是否有可能通過訓練培養出來。

後來實驗的成果在美國舉辦的一次大型腦神經科學會議中,被800位腦神經科學家共同認定:快樂是一種可以被訓練的技巧,而且這項技巧是可以學習的!不久之後,國際媒體開始大篇幅報道這些實驗結果。馬修跟我說,那次會議的結論可能是人類的某種轉折點,因為世界將對「快樂」產生一種新看法,人類將用許多新的工具來面對這越來越不快樂的世界。

如今,國際媒體已經半諷刺、半尊敬地宣稱馬修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諷刺正是因為本書中所提到的,現代文明對「快樂」本身已經沒有可靠的定義了;尊敬是因為在確實經過長期嚴格的腦神經科學實驗後,馬修的快樂才被認定,有數據為證。

馬修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靈感來源。他的生活非常忙碌,從事慈善募款及建設工程(他每年固定在四川、青海藏族區建造新的醫療診所、學校,修築橋樑,並親自指導工作),還要出新書、開攝影展(他也是著名的攝影家),並且參加宣傳活動、發表會,還要參與科學實驗等。仔細想想,這麼多事情,沒有一件是為他自己,我卻從來沒有看過他煩躁或不安。或許,這就是他快樂真正的秘訣。

讀到馬修的書時,我感到豐富與滿足,真是完全符合馬修書中所定義的真正「快樂」。願這本珍貴的書,也能為你打開真實快樂的門!

賴聲川,知名戲劇家、暢銷書《賴聲川的創意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