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9.5 統一的弊端 >

29.5 統一的弊端

為什麼我們的大腦要構建起那麼多獨立的思維領域,而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嘗試用一種統一的方法去看待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呢?這是因為後者的思維方式即便是在我們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不實用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物理領域和社會領域的運行規則有多大的差異。如果你想把傢俱挪到另一個房間,你通常會把它推過去。但是如果你想讓客人挪動,直接推他們過去就太粗魯了。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物理幾何世界的規則與社會領域的規則有哪些區別。物理法則看上去都非常有秩序:

--一個靜止的物體,除非有其他物體推動,否則將一直待在原地。

---一個運動的物體,除非有外力使其停止,否則它將一直保持運動狀態。

----一切沒有支撐的物體都會向下墜落。

-----兩個物體不可能同時佔據同一個位置。

------……

這些物理法則對我們來說都簡單易懂,嬰兒們卻無法理解,因為他們現在還不會表述「事物」「位置」「移動」「鄰近」這些小組件。事實上,每個孩子都需要很多年才能培養出理解這些物理規則的能力。

與物理法則不同,我們對社會行為的理解往往會基於不同的評判準則。比如我們看到一個移動著的普通物體,最顯而易見的解釋是,極有可能有另一個物體在推它。但當我們看到了一個移動著的人,根本不會想到這種解釋,因為我們的腦自動就把這種想法隔離掉了。我們在預測一個人對某句話或某個手勢會做出什麼反應時,極少用到顏色、形狀、位置這些物理屬性,我們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些概念。要想預測一次社會行為所產生的結果,我們必須能夠充分瞭解每個參與者的精神狀態,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還必須建立起人物的特徵、性格、動機和計劃的概念。所以說,物理世界普遍適用的法則對社會領域毫無幫助,反之亦然。

平常的孩子剛開始說話時,早期只能說一些單詞來區分出有生命的物體,他們常常會用一個簡單的詞語去描述所有的動物以及任何可以自行移動的物體,例如汽車。根據我們的判斷,這種現象肯定不是偶然的。

對成年人來說,支配著物理世界的法則看上去要比人類社會的規則簡單和有序得多。那麼是不是對嬰兒來說,也是更容易先掌握物理法則再慢慢瞭解社會和心理活動的規則呢?事實並非如此,正相反,社會領域的規則起初才是更簡單的!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嬰兒想要一個玩具,旁邊剛好有一個富有愛心的成年人。那麼,嬰兒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發出一個請求信號——一個手勢、笑容或者大哭,就可以達到目的。而如果要讓這個嬰兒計劃好把玩具從初始的位置推到自己面前的軌跡並進行操作,就比登天還難了,他不可能協調好整個複雜的流程。所以從一個弱小嬰兒的角度來看,社會法則才是最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