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6.6 真正的句子與胡話 >

26.6 真正的句子與胡話

一句話的意思有一部分取決於這個句子中單獨的每個詞,還有一部分取決於這些詞的排列方式。

圓形的方塊誠實地偷竊。

誠實地偷竊方塊圓形的。

我們用的是完全一樣的詞語,是什麼讓它們之間的差異這麼大呢?我認為這是因為你的語言智能組在聽到第一個詞語串後立即就知道接下來要用它做什麼,因為它符合已經建立好的句子-框架。第二個詞語串卻無法匹配任何熟悉的形式。然而人們是如何匹配這些句子-框架的呢?我們馬上就來解釋這一點,不過在此之前,假定我們年幼的聽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各種詞進行分類,比如名詞、形容詞、動詞和副詞。(我們會略過兒童在學會以成人的方法使用詞語前的其他階段。)於是我們的第一詞語串呈現出這種形式:

形容詞 名詞 動詞 副詞

現在我們假定聽眾已經學會了一個具體的識別-框架,它在聽到這一串特定類型的詞語時被激活。然後這個框架開始執行一個特殊的程序腳本,對Trans-框架的終端做了如下安排。「偷竊」的憶體被分配給了Trans-框架的「行動」終端,「方塊」的憶體與「行動者」終端相連。接下來這個框架所激活的腳本會用「誠實地」這個詞的憶體調節「偷竊」這個行動,用「圓形的」憶體調節「方塊」這個對象。此時,每件事都運行順暢,語言智能組已經找到了每個詞的用途。我們給可以這樣流暢加工的詞語串起了一些特殊的名字,我們稱之為「短語」或「語句」。

如果一個詞語串中的所有詞都可以很快、很容易填充到彼此合適的框架中,那麼它似乎「符合語法」。

然而到了此時,由於一些特定的不兼容性,其他智能組中有一些嚴重的衝突開始顯現。「偷竊」的框架要求「行動者」是活物。方塊不能偷竊,因為它不是活的!此外,「偷竊」的框架還會預期發生一件應受譴責的事件,這也與調節器「誠實地」相衝突。如果這還不夠,那還有我們描述形狀的智能組,它們無法容忍「圓形」和「方塊」的多憶體同時被激活。就算我們的句子符合語法也沒用:產生了這麼多混亂,大部分意思之間都相互牴觸,我們把這種話叫作「胡話」。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什麼是有意義的話,什麼是胡話,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只有一部分取決於語法。想一想當你聽到下面這三個詞會怎麼樣:

小偷----不小心----監獄--

儘管這些詞並沒有建立起一個成型的語法框架,但它們激活了某些詞義憶體,跳過了語法形式,與熟悉的故事-框架相匹配,也就是關於一個小偷被抓,受到應有懲罰的道德故事。不符合語法的表達也常常是有意義的,只要它們能引發清晰穩定的思維狀態即可。語法是語言的僕人,不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