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6.3 句子-框架 >

26.3 句子-框架

人們通常不會說出所有他們試圖傳達的思想,因為說話的人力求簡潔,所以省去了既定的假設和不重要的信息。概念處理器會在一個句子或更長的論述中搜尋填充空位所需的特定信息。

——羅傑·尚克

我們幾乎還沒有開始研究思維如何理解最簡單的兒童故事。讓我們再看一次那個聚會故事的開頭。

Mary was invited to Jack』s party.

(有一次瑪麗受邀參加了傑克的聚會。)

這句話多麼不可思議!僅僅六個單詞卻表達了多少內容啊!介紹了兩個人物,而且很快都被安排了明確的角色。我們瞭解到很快會有一次聚會,傑克是主人,瑪麗是客人,因為瑪麗接受了邀請。我們還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過去。

這六個單詞還透露了更多的內容。我們可以預期故事的焦點是瑪麗的活動而不是傑克,因為「瑪麗」是第一個吸引我們注意力的詞。但要實現這一點,敘述者必須使用一種嫻熟的語法策略。正常情況下,英語句子開頭的短語描述的都是負責某一行為的「行動者」,而我們通常會用一個簡單的Trans-框架來表述這一點。

在這個「主動動詞」的句子-框架中,動詞被夾在兩個名詞之間,第一個名詞描述的是「供給者」,第二個描述的是「接收者」。然而,如果講故事的人真的用了這種主動形式的句子-框架,就很有可能誤導聽眾,讓人以為傑克將會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因為他是第一個被提到的人。幸運的是,英語語法還提供了備選的句子-框架,在這種框架中,「接收者」第一個被提到,而且根本不會提到「供給者」!

聽懂了的聽眾是如何探測這種「被動動詞」式句子-框架的呢?有些語言智能體必須注意動詞是如何被夾在「was」和「-ed」之間的。一旦這種次級框架被識別出來,語言智能組就會重新把第一名詞瑪麗分配給「接收者」終端,而不是「供給者」終端,於是瑪麗就被表述為收到邀請的人。為什麼我們不需要說供給者是誰呢?因為在這個例子中,聽眾可以默認假定。具體而言,「傑克的聚會」這一表達激活了「聚會邀請」框架,在這種情形下,一般是主人或者主人的家長來邀請聚會賓客。通過這種喚起熟悉框架的方式,我們可以用很少的詞就說出大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