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2.10 語言表達 >

22.10 語言表達

人們的溝通多麼容易啊!我們不需要知道任何內部機制就可以聽和說。我們其中一人表達一個理念,另一個人理解它,兩個人都沒有考慮其中發生了什麼複雜的事,談話就像走路一樣自然。但覺得這兩件事簡單,其實都是錯覺。要走路,你必須利用一大堆智能組來讓身體移動到街上。要談話,你必須利用一大堆智能組在另一個人的思維中建立新的結構。但你怎麼知道要說什麼才能影響另一個人的智能組呢?

我們來假設瑪麗想要告訴傑克一些事。這表示在瑪麗的智能組中,某個位置上存在著某種特定的結構,而瑪麗的語言智能組必須在傑克的思維中也建立一個相似的結構。要做到這一點,瑪麗要說的話必須在傑克的智能組中激活一些適當的活動,然後把它們準確地聯繫在一起。她應該怎麼做呢?這裡我們把關於如何形成要說的話的理論稱為「重新複製」理論:

瑪麗要一步步在自己的思維中建立一個新版的p,我們把它叫作q。這樣做的時候,她會運用各種記憶控制技術來激活特定的獨原體和多憶體。

在瑪麗進行每步內部操作的時候,它的言語智能組會選擇某種相應的語言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會在傑克的思維中引發相似的操作。結果就是,傑克建立了一個和q相似的結構。

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瑪麗必須至少學會一種與每個常用思維操作相符的表達技術。而傑克必須學會識別這些表達技術,並利用它們激活某些相應的獨原體和多憶體。我們把那些技術稱為語法。

要建立新版本的p,瑪麗可以利用一個目標達成方案:她持續比較p與最新版的q,每當她感覺到了顯著差異,就對q實行一些操作來去除或減小差異。舉例而言,如果瑪麗注意到p擁有一個q沒有的「起點」代原體,她的記憶控制系統就會專注於p的「起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p本身是一個動作框架,那麼常用的言語策略就是利用「從」這個字。接下來她必須描述一下與p的「起點」代原體相連的次級結構。如果這是一個「波士頓」這種簡單的多憶體,那麼瑪麗的言語智能組就會簡單地讀出相應的詞語。但如果那個代原體被分配給了某個複雜的結構,比如一整個框架,那麼瑪麗的言語智能體就必須打斷它自身,來複製那個框架。就像我們看到過的,這種表達需要通過「who」或者「which」這種詞來完成。無論如何,瑪麗會持續進行這種差異-複製過程,直到她覺得q和p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為止。當然,對瑪麗而言,顯著是什麼意思取決於她「想說什麼」。

這個言語「重新複製」理論只描述了我們如何使用語言的第一個階段。在後面的階段中,我們用來建構q的思維操作並不總是會直接運用於讀出單詞。相反,我們會學習一些技術來臨時存儲一系列語法策略,這讓我們有可能在說出詞語和句子前可以調整和重新安排它們。要學會這些藝術需要很長時間,大部分孩子需要十年甚至更久來完善他們的語言系統,許多人在接下去的生活中還會繼續學習,感受新的差異類型,並發現表達它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