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9.3 詞彙與理念 >

19.3 詞彙與理念

為什麼像「蘋果」這樣一個非實體的詞彙會讓人想到一個真實的事物,一個有特定尺寸、紅色、圓形、甜的、有光澤的、有薄皮的客體呢?一個普通的聲音怎麼能產生這麼複雜的思維狀態,牽扯出顏色、物質、味道和形狀這麼多性質呢?可能因為每種不同的性質涉及的是不同智能體。但是,我們曾經說過不同的智能體之間無法交流,那麼這些不同的接收者為什麼全都「明白」這同樣一條信息呢?語言智能體是不是有不同尋常的能力,可以與不同類型的智能組交流?

許多人試圖把語言解釋為與心理學中其他內容完全分離的一部分。實際上,語言研究本身也常常被劃分為更小的學科,傳統的分類方式包括句法、語法和語義。但是因為關於思維也沒有更寬泛的理論可以把這些碎片融會貫通聯繫在一起,它們彼此之間逐漸失去了聯繫,也漸漸失去了與現實的聯繫。一旦假定語言和思維是不同的事物,我們就迷失在了拼湊本來沒有分開過的碎片中。因此,在之後的幾頁中,我會把陳舊的語言學理論放在一邊,回到引領語言學的幾個問題中來:

詞彙與思維過程有什麼關係?

語言為什麼可以讓人與人進行溝通?

在接下來的幾部分中,我們將介紹兩種智能體,它們為語言的力量做出了貢獻。第一類叫作「多憶體」(polyneme),它與長時記憶有關。多憶體是一種K線,它向不同的智能組發送相同的簡單信號,每個智能組都必須獨立學會在收到這種信號時要做什麼。當你聽到「蘋果」這個詞,一個特定的多憶體就被喚醒,然後來自這個多憶體的信號會讓「顏色」智能組進入一種表述紅色的狀態。同樣的信號還會讓「形狀」智能組進入表述圓形的狀態,以此類推。因此,蘋果的多憶體真的非常簡單,它其實不知道關於蘋果的顏色、形狀或者其他任何事情。它僅僅是一個開關,負責開啟其他智能組的程序,這些智能組已經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反應。

之後我們會討論另一種稱為「獨原體」(isonome)的語言智能體。每個「獨原體」控制一個智能組的短時記憶。舉例而言,假設我們正在談論一個特定的蘋果,然後我說:「請把它放到這個桶裡來。」這種情況下,你會假定「它」這個詞指的就是那個蘋果。然而,如果我們在討論的是一隻左腳的鞋,你就會假定「它」指代的是那只鞋。同樣一個詞「它」會激活一個「獨原體」,這個「獨原體」的信號本身沒有特定的意義,但它能控制各種智能體去利用近期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