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3.7 副本 >

13.7 副本

有時觀察一個場景時,我們所看到的整體恰好就是它們的所有組件「相加」之和。但還有一些時候,我們不在乎某種事物是不是被數了兩次。在下面的第一幅圖中,我們把一個拱門分成了主體和支撐,不考慮這兩個部分有完全相同的邊界。在第二幅圖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兩個完整的拱門,儘管實際上並沒有足夠的支撐柱來製作兩個分開的拱門。

有時保持記錄很重要,必須確保每個事物都只數一遍。但在其他一些情形中,數兩次也沒什麼大礙。在製作供汽車行走的高架橋時同一塊積木用兩次是很高效的。但如果我們試圖用同樣的五塊積木建造兩座分開的橋樑,最後就會材料短缺。不同類型的目標需要不同風格的描述。討論「更」的概念時,我們看到了每個孩子如何必須學會什麼時候用外表描述事物,什麼時候用過去的經驗描述事物。雙重拱橋問題也需要選擇描述風格。如果計劃建造幾個單獨分開的事物,你最好仔細數數,不然就要承擔組件不夠用的風險。但你如果一直這麼做,就會錯過用一個物體同時實現兩個目的的機會。

我們還可以把這個過程構想成在結構性描述和功能性描述之間進行選擇。假設我們試圖在雙重拱橋和那兩個單獨拱橋的結構性元素間進行匹配。一種方式是,我們首先給每個拱橋分配三塊積木,然後確定每個拱橋都是由兩塊不挨著的積木支撐的一個頂構成。當然到最後,我們只會發現一個由三塊積木構成的拱門,不會有第二個拱門,因為只剩下了兩塊積木。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把對雙重拱橋場景的描述建立在更具功能性的主體—支撐描述風格的基礎上。根據這種方法,我們必須首先關注最「關鍵」的部件。拱門最關鍵的部件就是它頂端的那塊積木,而且我們確實找到了兩塊可以作為頂端的積木。之後我們只需要確定每個頂端都由兩塊不挨著的積木支撐即可,實際情況正是如此。在以功能為導向的方法中,仔細數清最關鍵的組件,而確定輔助元素的功能只要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就行,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功能性描述更容易適應高水平智能組的目標,但這並不是說功能性描述一定更好,用它們很難察覺真正的限制,因此它們更有可能導致過度樂觀,讓人充滿希望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