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3.3 看見與相信 >

13.3 看見與相信

讓一個孩子去畫一個人。身體在哪?胳膊和腿為什麼與頭連在一起?如果問年幼的孩子,許多孩子實際上都更喜歡這種畫,而不是很多成年人喜歡的畫。

我們通常認為兒童看見的和成年人看見的是一樣的,只是兒童缺乏一些我們所擁有的肌肉精細技能。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兒童都會畫出這種特定類型的畫,也無法解釋他們為什麼對這種畫這麼滿意。無論如何,這種現象表明兒童的思維中似乎不太可能擁有真實的、和照片一樣的「映像」。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不同的理念。我們將會假定兒童的思維中不存在像照片一樣的事物,而只是一些關係網絡,其中各種「特徵」都能讓人滿意。舉例而言,一個孩子的「人像」特徵網絡可能由以下一些關係和特徵組成。

頭(head) :大的封閉圖形。

眼睛(eyes) :兩個圓形,在頭裡靠上的部分。

嘴(mouth) :在兩眼下方中間的物體。

身體(body) :大的封閉圖形。

胳膊(arms) :兩條線,和身體上部相連。

腿(legs) :兩條線,和身體下部相連。

為了把這些描述轉化為真正的繪畫,兒童必須利用一些「繪畫程序」。這裡有一個程序,它就是按照那個特徵列表向下運行,就像一個小型的計算機程序一樣:

1.考慮列表中的下一個特徵。

2.如果一個特徵已經畫完,執行步驟3。否則畫出這個特徵。

3.如果列表完成,停止。否則,返回步驟1。

當孩子開始畫的時候,列表上的第一項是「大的封閉圖形」。因為還沒有這個東西,孩子畫了一個:那就是頭。接下來畫好眼睛和嘴。但到了要畫身體的時候,程序的步驟2發現「大的封閉圖形」已經畫好了。於是,沒有新的內容需要畫,程序直接前進到了步驟3。結果孩子繼續把胳膊和腿連接在了指定給身體和頭的那個圖形上。

成年人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因為一旦一個圖形分配給了頭,那這個圖形就算是「用光了」或者「被佔用了」,不能再代表其他特徵了。但兒童「保持記錄」的能力或傾向較弱。於是,既然那個「大的封閉圖形」符合頭和身體的描述,儘管是在不同的時間點,那也沒什麼理由不滿意了。那個小藝術家已經滿足了描述所要求的所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