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2.5 結構的功能 >

12.5 結構的功能

許多我們認為是物理方面的事其實是心理方面的。想知道這是為什麼,讓我們來試試看「椅子」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意思。開始的時候,這樣說似乎就夠了:

「椅子就是有四條腿、有靠背、有座的東西。」

但是當我們更仔細地觀察我們是如何識別椅子的,會發現很多椅子都不符合這個描述,因為它們不能分解成這些部分。在仔細分析完畢後,我們發現所有的椅子幾乎沒有多少共同之處,除了它們的用途。

「椅子就是你可以坐在上面的東西。」

但這似乎也不夠:它讓椅子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像願望一樣沒有實體的東西。解決辦法就是我們至少需要把兩種不同類型的描述組合在一起。一方面,我們需要結構性的描述,這樣當我們看見它時可以認出來。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功能性的描述,以便知道我們可以用椅子來做什麼。通過把兩個理念交織在一起,我們可以捕捉到更多想表達的意義。但僅僅提出一個模糊的聯想也是不夠的,為了使它有點兒用處,我們需要關於這些椅子如何幫助人們坐下的更緊密的細節。為了找到合適的意思,我們需要椅子結構之間的聯結,以及這些組件要想達到的目的對人類的身體有什麼要求。我們的網絡中需要像這樣的細節:

沒有這些知識,我們可能會爬到椅子下面或者試圖把它戴到頭上。但是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做許多令人驚異的事,比如運用椅子的概念來看我們怎麼能坐到一個盒子上,儘管盒子沒有腿也沒有靠背。

包含這種結構的統一框架可以變得非常強大。舉例而言,這種關於結構、舒適和姿勢之間關係的知識可以用來理解什麼時候盒子可以當椅子用:那就是,只有當它高度合適,坐它的人也不需要靠背或彎曲膝蓋的空間的時候。當然,這種聰明的推理需要特殊的思維技能,利用這種技能可以重新描述或者「重構」盒子和椅子的描述,這樣儘管它們之間有差異,也能「匹配」到一起。除非我們學會讓舊描述適應新環境,否則我們的知識只能應用於我們學會這些知識時的環境。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環境從來沒有一點兒都不變地重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