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1.6 居中的自我 >

11.6 居中的自我

我們是如何瞭解真實的三維世界的?我們已經看到過特定的智能組可能會為皮膚的結構描繪出地圖,但我們如何以此為起點來瞭解皮膚之外的空間世界呢?人們可能會問,為什麼嬰兒不能只是「四處看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不幸的是,「只是看看」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實際卻隱藏了太多的問題。你看一個物體的時候,它的一些光會照射到你的眼睛裡,並刺激其中的傳感器。然而,你身體、頭或眼睛的每個動作都會讓你眼中的畫面發生很大的改變。所有事物都變得這麼快,我們如何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儘管原則上我們有可能設計出一台機器,可以最終學會把這些動作與它們引發的圖像變化聯繫在一起,但這肯定要花很長時間,而且似乎我們的大腦已經進化出了一些特殊的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抵消身體、頭和眼睛的運動。這讓其他智能組學習視覺信息變得更容易。之後我們會討論其他一些思維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我們用對比和隱喻來改變自身的「視角」。也許那些不可思議的能力都是以相似的方式進化來的,因為認識到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還是同樣的物體,與「想像」根本沒有看到的物體,二者是差不多的。

無論如何,我們真的不知道兒童是如何學會認識空間的。也許我們還是要先從一些簡單的小實驗開始,研究一下我們最先繪製的關於皮膚的粗糙地圖。接下來我們可以把這些研究結果與眼睛和四肢的動作聯繫起來,如果兩個不同的動作產生了相似的感覺,那麼它們很有可能經過了同樣的空間位置。關鍵的一步是要開發一些智能體來「表述」幾個皮膚以外的「地方」。一旦這些地方確立(第一個地方可能就在嬰兒的臉部附近),人們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組建一個智能組來表述這些地方之間關係、軌跡和方位的網絡。一旦完成,這個網絡就可以繼續延伸,覆蓋更多的地方和關係。

然而,這才只是開始。很久以前,像弗洛伊德和皮亞傑這樣的心理學家就觀察到兒童似乎會重新概述天文學的歷史:他們首先會想像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的,之後才會開始認為自己是在一個靜止的宇宙中移動,在這個宇宙中,他們的身體和其他物體一樣。要到達這個階段,需要若干年的時間,即使到了青少年時期,兒童仍在改進自己從其他視角看待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