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1.4 天生的地形 >

11.4 天生的地形

我們已經看到過,觸摸皮膚上鄰近的點會產生相似的感覺,這是因為與其相對應的神經是以平行的路徑傳導的,於是在腦內產生了相似的活動。反過來通常也是這樣:兩種感覺越相似,產生這些感覺的皮膚距離就越近。這會產生一個重要的結果:

維持我們皮膚傳感器物理鄰近關係的神經路徑使得內部智能組可以很容易發現外部空間世界中相應的鄰近關係。

用手摸過一個物體可以告訴你一些有關這個物體形狀的信息。想像一個小嬰兒用手觸摸一個物體會發生什麼:每個連續的動作都會產生一系列皮膚傳感信號。隨著時間的流逝,各種繪製地圖的智能體可以先利用這些信息學習皮膚上哪個點和哪個點最接近,這是比較簡單的。之後,更進一層的地圖繪製智能組可以學習皮膚上哪個點在其他一些點之間。這應該也很簡單,因為許多小動作幾乎是直線進行的。但是之後,由於空間本身就是一個關於各個地方鄰近關係的社會,這就是我們「重建」皮膚空間結構所需的全部信息了。所有這些都與一個基本的數學原理一致:

設想你迷失在某個未知的空間裡,只能分辨哪些點比較接近,但這足以讓你搞清楚許多有關這個空間的信息了。從這一點,你就可以推斷自己是處於二維還是三維空間。你可以辨別哪裡有障礙和邊界,哪裡有洞、通道和橋樑,等等。你可以僅僅根據這些點之間的鄰近關係就推斷出所處世界的整體佈局。

從原理上來說,人們可以僅僅根據哪兩個點離得比較近這樣的線索就推斷出一個空間的整體地形,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但是要真的畫出這樣的地圖又是另一回事了,而且目前還沒有人知道腦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要設計一台機器來完成這個任務,人們可以先製作一層「關係智能體」,每個智能體都負責一小塊皮膚,它們被設計成可以探測到在幾乎一樣的時間裡皮膚上哪些其他的點最常被喚醒,這些點就會在地圖上被繪製成最近的點。第二層相似的智能體可以開始為更大的區域繪製地圖,這樣若干層之後就可以組合出一套各種規格的地圖,可以表述不同水平的細節。

如果腦是這樣工作的,那麼就有可能解決一個困擾著一些哲學家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對外部空間是什麼樣子的看法一致呢?」為什麼不同的人沒有以不同的方式解釋空間呢?原則上來說,從數學的角度而言,只要對鄰近的點有足夠的經驗,每個人都能總結出世界是三維的,而不是二維或四維的。然而,如果連接皮膚和頭腦的線路是隨機的或是糾纏在一起的,我們就很有可能永遠也搞不清楚這一點,因為這種計算量會超越我們的能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