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0.4 派珀特原則 >

10.4 派珀特原則

如果不同種類的知識之間不一致,人們該怎麼辦呢?有時給它們安排一個優先順序是有幫助的,但我們也已經看到,這仍然有可能出錯。我們怎麼才能讓自己的系統對不同的環境做出不同的反應呢?秘密就是使用無法妥協原則,然後從其他智能組那裡尋求幫助!要幫助對比數量,我們需要在「更社會」中增加新的「管理智能體」。

新的「外表」管理者就是用來在「高」活躍的時候說「更多」,在「細」活躍的時候說「更少」,以及在出現了又高又細的事物時不說話的。然後另一個新的管理者,「歷史」,會根據「限定」的說法來進行決策。

這種對年長和年幼兒童之間差異的解釋首先由西蒙·派珀特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那也是我們剛開始探索心智社會理念的時期。許多以前的理論都試著解釋皮亞傑的實驗,認為兒童在不同的時間會發展出不同類型的推理能力。這當然是對的,但是皮亞傑的設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不僅僅強調推理的組成部分,還強調它們是如何組織的:僅僅通過積累知識,思維不會真的有太大發展。一定還需要發展更好的方法來使用已經擁有的知識。這個原則值得擁有一個名稱。

派珀特原則(Papert』s Principle) :思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些步驟不僅僅需要獲得新的知識,還需要獲得新的管理方式來運用已有的知識。

我們的兩個中層水平的管理者展現了這一理念:「外表」和「歷史」形成了一個新的中介層,它們把特定的低水平技能組合在一起。為這些組合挑選智能體是非常嚴格的。如果我們把「高」和「細」組合到一起,這樣在它們出現衝突時「限定」可以獲得控制權,那麼整個系統會非常好用。但如果我們把「高」和「限定」組合在一起,就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那麼是根據什麼來進行組合的呢?派珀特原則提出,組合智能體的過程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這些智能體的技能關係。舉例而言,因為與「限定」相比,「高」和「細」之間的特徵更相似,在管理等級中把它們組合得更近一些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