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6.7 隨意的現在 >

6.7 隨意的現在

(詩人說)要瞭解任何事,我們必須知道它的效用;要瞭解一個人,我們必須知道他的工作,這樣才有可能知道他是受什麼原因驅動,還是受某種激情激勵,從而找出最強有力的行為動機。要想正確地評判當下,我們必須把它和過去作對比;因為所有的評判都是相比較的,而我們對未來一無所知。事實上,人們的思維大多都沒有停留在當下:回憶和期望幾乎佔據了我們的所有時刻。我們的激情來自歡樂與悲傷,愛與恨,希望與恐懼;就算是愛與恨也尊重過去,因為原因一定發生在結果之前。

——塞繆爾·約翰遜

關於心理時間進展,我們平常的想法是錯的:它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個智能體都有不同的臨時歷史記錄。誠然,不同的組件在長期的時間範圍內是交融在一起的,而且最終影響每個智能體的是整個智能體社會所共有的遙遠歷史中所發生的事,但這不是人們所說的「現在」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分離的智能組每時每刻的活動之間所產生的相互聯繫才是問題所在。

如果一個別針掉到地上,你可能會說「我聽到別針掉了」,但沒有人會說「我聽到別針正在掉落」。我們負責講話的智能組根據經驗知道別針落地的物理過程會在你能開口講話之前就完成。但你會說「我正沐浴愛河」,而不會說「我剛才正沐浴愛河」,因為負責講話的智能組知道,與個人依戀相關的智能組工作節奏會慢一點,它們的狀態可能會持續幾個月或好幾年。而在這兩者之間,當有人問「你現在有什麼感覺」,我們常常在答案還沒說出口之前就發現它是錯的,因為其他感覺插了進來。一個智能組感覺只有一瞬間的事,對另一個智能組而言可能像一個時代那麼長。

我們的記憶與物理時間之間只存在間接的聯繫。我們無法絕對意識到一件讓人難忘的事「到底」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我們最多也就是知道這件事與其他一些確定的事件之間有什麼樣的時間關係。你也許可以回想起X和Y是在不同的日子裡發生的,但無法確定哪個日期在前、哪個在後。而且還有一些記憶似乎與時間間隔根本沒什麼聯繫,比如知道四點在三點之後出現,或者知道「我就是我自己」。

一個智能組的運行越緩慢,也就是說每個狀態變化之間的間隔越長,就會有越多的外部信號進入這些間隔時間裡。這能說明外部世界對行動較快的智能組而言,比對行動較慢的智能組來說顯得更快嗎?比如烏龜覺得生命飛逝,而蜂鳥覺得生活很冗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