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5.2 無法回答的問題 >

5.2 無法回答的問題

如果我繼續存在於這個萬事待行、無事待知的世界能讓你感到愉快,請讓你的聖靈教導我忘記那些無意義的危險問題,忘記那些古怪無用的難題和無法解決的疑慮。

——塞繆爾·約翰遜

無論任何事,只要反思的時間足夠長,最後都很有可能提出一些我們稱為「基礎」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讓我們覺得根本無法回答。因為我們甚至連這個問題都給不出完美的答案:人們怎麼知道一個問題是否已經被恰當地解答過了?

宇宙由何而生,為什麼?

生活的目的是什麼?

你怎麼知道哪些信念是正確的?

你怎麼知道什麼是好的?

這些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難,但它們有著共同的性質,這種性質讓人們無法解答它們:它們都是循環問題!你永遠無法找到最終的原因,因為你總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引起了這個原因?」你永遠無法找到最終的目標,因為你必須問:「那件 事服務於什麼目的?」無論何時,當你找到一件認為好的或正確的事,你還是要問為什麼這件事是好的或正確的。無論你在哪一步發現了什麼,都會出現這些問題,因為你必須對每個答案都提出挑戰:「我為什麼應該接受這個 答案?」這種循環問題只會浪費我們的時間,迫使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什麼樣的好事是『好的』?」以及「什麼神創造了『神』?」

當孩子不停地問「為什麼」的時候,我們成年人學會了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回答:「因為就是這樣!」這看上去有些固執,但它也是自我控制的一種形式。是什麼讓成年人不再糾結於這種無休止的問題了呢?答案是每種文化都找到了一些特殊的方式來應對這些問題。其中一種方法是把這些問題定為恥辱和禁忌的問題,還有一種方法是給它們披上偉大而神秘的外衣,這兩種方法都讓這些問題變成不能討論的問題。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為大眾所接受,就像那些社會風尚和潮流一樣,其他人認為是對的,我們就接受。我想我曾經聽W.H.奧登說過:「我們待在世上就是為了幫助他人。我只是想不出來其他人待在世上是為了什麼。」

所有的人類文化都發展出了法律、宗教和哲學體系,這些體系既會採納某些特定的答案來回答那些循環問題,又會建立權威體制來灌輸這些信念。人們可能會抱怨這些體制用教條替代了理性和真理,但作為交換,它們也防止整個群體浪費時間去做那些無用的循環推理。思維如果用來解決那些能被解決的問題,會讓生活更有成效。

但是如果思考總是回到其源頭,也並不一定表示出現了什麼錯誤。如果循環思考每次回到原點的時候都能產生更深刻、更有力的理念,那也是一種成長。那時,由於我們可以溝通,這種理念體系也許甚至能發展出一些方法,突破自私的自我,從而在其他人的思維中生根發芽。這樣,語言、科學或者哲學就能夠超越個體思維滅亡的界限。現在,我們不知道是否有的人會注定會進入天堂。但很奇怪,某些特定的宗教可能是正確的,它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描繪出了一幅來世的景象——但只有它們自己奇怪的靈魂才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