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4.6 自我控制 >

4.6 自我控制

求真如佛性之人向自心求悟,而後發心立願以求之。

——佛陀

「挑戰者教授」那段故事只為我們展示了一種自我控制的方法:利用一種情緒上的敵意來完成智力工作。想想其他那些在我們感到疲倦或分心時用來強迫自己工作的方法。

意志力(willpower) :告訴自己「別放棄」或者「堅持一下」。

這種自我命令的方法一開始是有效的,但最後它們通常都會失敗,就像思維中的發動機燃料耗盡一樣。另一種自我控制的方法與身體活動有關。

活動(activity) :四處走動,鍛煉一下,吸氣,大喊。

有些特定的身體活動特別有效,尤其是社交交流中的面部表情:它們對信息發出者與接受者都有影響。

表情(expression) :下巴固定,上唇僵硬,眉頭皺起。

另一種具有刺激作用的活動就是去一個比較刺激的地方。我們經常會採取行動直接改變腦中的化學物質。

化學物質(chemistry) :攝入咖啡、苯丙胺或其他影響腦部的藥物。

我們還可以在思維中行動,想像或者幻想一些能影響我們情緒的事,它們會通過獎勵、賄賂甚至威脅自己來喚醒希望或恐懼。

情緒(emotion) :「如果我贏了,就會有大收穫,但如果失敗了,就會失去很多。」

也許所有這些行動中最有影響力的是那些決定著某些特別的人的得失的事。

依戀(attachment) :想像一下,如果你成功了會獲得怎樣的尊敬,或者失敗了會多麼被鄙視,尤其是來自那些你所依戀的人。

自我控制有這麼多方法!我們如何進行選擇呢?其實哪種方法都不簡單。自律是多年學習的結果,它在我們內部是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