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4.4 保守的自我 >

4.4 保守的自我

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維?理想狀態下,我們首先會選擇想做什麼,然後讓自己去做。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會花時間尋找自我控制的方法。如果成功了,我們會為此慶賀,但如果失敗了,我們會因為沒有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行動而感到生氣,然後我們會責備、羞辱自己或者賄賂自己換一種方式。但是等一下!自我怎麼會跟自己生氣呢?是誰在對誰生氣?來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例子。

我正在努力集中精神去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但漸漸感到無聊和睏倦。後來,我想像著我們的競爭對手「挑戰者教授」就快要解決這個問題了。我憤怒地希望能擊敗挑戰者教授,於是繼續堅持工作了一會兒。奇怪的是,挑戰者教授從來沒有對這個問題產生過興趣。

我們為什麼會用這種迂迴的技術來影響自己呢?為什麼要採用這種間接的辦法,發明這種滿是謬誤和幻想的謊話?我們為什麼不能簡單地要求自己去做想做的事呢?

要理解某個事物如何發揮作用,就必須知道它要實現什麼目的。曾經,人們不瞭解心臟。可是當人們知道心臟會輸送血液的時候,其他許多事情就都說得通了:那些看起來像管道和閥門東西真的就是管道和閥門,而那個有節律且緊張跳動的心臟其實就是一個泵。於是人們可以做出新的推測:它是要為組織輸送飲料和食物嗎?是為了保持體溫嗎?是要在不同的部位之間輸送信息嗎?實際上,所有這些假設都是正確的,而這些功能又引出了新的猜測,血液是不是也能輸送空氣,更多的謎題被人解開。

要瞭解我們所謂的「自我」是什麼,首先得瞭解「自我」是幹什麼的。「自我」的功能之一是防止我們變化太快。每個人都必須做一些長期的計劃,以便在單一目的性與同時嘗試做許多事這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但簡單地指導一個智能組執行計劃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想一些辦法來限制自己日後可能做出的改變——防止我們又把這些做計劃的智能體關掉!如果我們總是草率地改變主意,就無法確定下一步到底想做什麼。我們完成不了多少事,因為我們自己太不可靠了。

有些普通的觀點認為「自我」是一種神奇而任性的奢侈品,它能讓我們的思維打破自然因素和法則的限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與此相反,「自我」是實際生活的必需品。一些謬論聲稱「自我」體現了某種特殊的自由形式,這只不過是偽裝而已。它們的作用其實是把理想自我的本質隱藏起來,而理想自我是我們鍛造出的鎖鏈,用來防止我們破壞掉自己所做的所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