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4.2 一個自我還是很多個自我? >

4.2 一個自我還是很多個自我?

關於「自我」的一個常見印象就是每個思維中都包含著某種偷窺木偶,即它會為我們感受、渴望和選擇那些我們所感受、渴望和選擇的事。但如果我們擁有這樣的「自我」,那「思維」還有什麼用呢?而從另一方面而言,如果「思維」能夠做這樣的事,又為什麼存在「自我」呢?這個「自我」的概念是否有什麼真正的作用呢?它確實有作用,但我們不能把它看作一個中心化的全能實體,而是看作一種理念的集合,它包含著我們關於思維是什麼的印象以及它應該是什麼的理想。

此外,我們關於自我通常有兩種思維。有時我們認為自我是單一的、自相一致的實體;有時我們感覺自我是去中心化的、四處分散的,就好像我們是由許多代表不同傾向的不同部分構成的一樣。對比一下這兩個觀點:

單一自我觀點(single-self view) :「我認為,我想要,我感覺。思考我思維的人是我,我自己,不僅僅是某些無名的、無自我的部分聚集在一起。」

多重自我觀點(multiple-self view) :「一部分我想要這樣,另一部分我想要那樣。我必須更好地控制自我。」

無論哪個觀點,我們都不是太滿意。我們都有過感覺不統一、動機衝突、強迫感、內部張力、意見不合的體驗。我們的頭腦中在不斷進行談判,但很少聽說有人的思維被看似來自別處的強迫感和命令所束縛。而我們感覺最合理統一的時候,在其他人看來卻可能是我們最混亂的時候。

但如果思維內部沒有一個單一的、居中占主導地位的「自我」,是什麼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呢?是什麼讓這一神話如此強大有力?這是一個悖論:也許是因為我們的頭腦中不存在什麼人讓我們去做我們想做的事,甚至沒有人讓我們去想我們想要的事,我們只是建立了我們存在於自己內部這一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