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4.1 自我 >

4.1 自我

自我(self) :名詞,1.任何人或物的身份、特徵或基本品質。2.一個特定的人的身份、人格、個體性等;一個人對自己區別於他人的稱呼。

——《韋氏詞典》

我們都相信人類思維中包含一些特殊的實體,我們稱之為自我,但關於自我是什麼卻莫衷一是。我們先來澄清一下概念,當我要說的是一般意義上的一個完整的人,會用不帶引號的自我來表示,而要表示更具神秘感的個人身份時,則會用帶引號的「自我」。以下是人們對「自我」的一些說法:

「自我」是思維中代表真我的那部分,或者不如說,是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思維的一部分,這一部分真的會思考、會渴望、會做決定、會享受、會痛苦。這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在經歷了所有的一切後仍然保持不變——是把所有事情聯繫在一起的那個「身份 」(identity)。而且無論你是否能用科學的方法來理解它,我都知道它就在那裡,因為它就是我。也許它就是那種科學無法解釋的事。

這不太算是一種定義,但我想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定義了。給我們不瞭解的事物強加定義,通常都是弊大於利。此外,也只有在邏輯學和數學裡,定義才能完美地捕捉概念。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處理的問題通常都太複雜,無法用整齊、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在理解思維的時候尤其如此,我們瞭解的知識太少,甚至不能確定我們關於心理學的理念方向是否正確。無論如何,人們都不應該錯把定義一件事當作瞭解一件事。就算沒有定義,你也可以知道老虎是什麼。然而你也可能知道老虎的定義,其實卻對老虎知之甚少。

就算過去對思維的理解是錯的,盡力去理解我們為什麼會相信那些理念,也會受益良多。與其詢問「什麼是『自我』」,不如問一問「我們關於『自我』的理念是什麼」。而之後,我們還可以問一問:「這些理念服務於哪些心理功能?」那時我們就會發現,原來在這方面我們有不止一種理念,而是有很多種。

我們關於「自我」的理念中,包含著我們是什麼的信念。這些信念又包括我們能做什麼和我們可能傾向於做什麼。每當我們解決問題和制訂計劃的時候,都是在探索這些信念。我會以非常模糊的方式把它們稱為印象自我。除了印象自我,關於自我的理念還包括我們想成為什麼以及我們應該成為什麼等理念。我把這些理念稱為理想自我,它影響著每個人從嬰兒開始的成長過程。但我們發現,通常很難表達這些理念,因為它們並不出現在意識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