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5 常識 >

1.5 常識

不去思考思維的對象,我們就無法理解思維這件事。

——西蒙·派珀特

我們把高塔的建設工作分成了小步驟,但距離「建設者」完成工作還差得很遠。只是建造一個簡單的積木堆,我們的那些孩子的思維智能體們也必須完成下面所有這些事。

名為「看見 」的智能體要識別出它所需要的積木,包括顏色、大小和位置,還要排除背景、陰影和光線等因素,有時這些積木還會被其他東西遮擋住一部分。

然後,一旦上述任務完成,名為「移動 」的智能體必須引導手臂和手穿越空間中的複雜路徑,而且不能碰到塔尖或者打到孩子的臉。

想想這個畫面有多傻,名為「尋找 」的智能體要看到那塊支撐塔頂的積木,名為「抓住 」的智能體要把它抓起來!

當我們近距離審視這些要求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充滿複雜問題的世界,這個世界讓人感到困惑。舉例而言,名為「尋找」的智能體是怎麼知道那些積木是否可用的呢?它必須要「理解」在當下的場景中要做的是一件什麼事。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有理論能解釋理解其意思,還要有理論可以解釋機器怎麼會有目標。想想一個真正的「建設者」需要做出多少實際的判斷。「建設者」需要確定現有的積木數量是否足以完成目標,它們是否足夠寬、足夠結實,可以支撐其他放在它們上面的積木。

如果塔開始搖晃了怎麼辦?一個真正的「建設者」必須猜測搖晃的原因。是內部某個連接處不夠平嗎?是基礎不夠安全,還是這種寬度的塔無法承受那麼高的高度?也許只是因為最後一塊積木沒有放對位置而已。

所有的孩子都會學習這些事,而我們在長大後卻幾乎連想都不會去想。長大成人後,這些對我們來說都變成了簡單的「常識」,但就是這兩個具有欺騙性的字將無數的不同技能都隱藏了起來。

常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相反,它是人們辛苦獲得的大量實踐理念——是許許多多從生活中學到的規則和例外、性格和偏好、平衡和阻礙。

如果常識這麼複雜多樣,為什麼會看起來明顯而自然呢?這種讓人感覺簡單的錯覺源自我們的遺忘,獲得這些能力的時候,我們漸漸忘記了嬰兒時期所發生的事。每一組新技能成熟後,我們開始在此基礎上形成更多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最基礎的技能變得越來越遙遠,當我們在後來的人生中想再去談這些技能的時候,卻發現除了「不知道」就沒什麼可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