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3 心智社會 >

1.3 心智社會

你知道你的所有思想和行為都是由你完成的,但「你」是什麼?在你的思維中,有哪些更小的實體會相互合作來完成你的工作?要開始理解思維和社會的相似之處,可以先試著研究這件事:拿起一隻茶杯!

負責抓握的智能體想要拿住茶杯。

負責平衡的智能體想要防止茶水灑出來。

負責口渴的智能體想讓你去喝茶。

負責移動的智能體把茶杯遞到你嘴邊。

不過所有這些事都不會佔用你在房間漫步以及和朋友聊天的思維。你幾乎不會去想關於平衡的事,平衡和抓握沒什麼關係,抓握對口渴不感興趣,口渴也並不關心你的社交問題。它們為什麼對彼此沒興趣呢?因為它們之間互相信任。如果每部分都完成了自己的小任務,那麼加在一起就能完成整項大工程:喝茶。

要確保你手中的茶杯保持平衡,會產生多少道程序呢?光是調整手腕、手掌和手指就至少有100道程序。還有其他上千組肌肉系統要工作起來,管理所有運動中的骨骼和關節,好讓你的身體能四處行走。而想讓所有動作都保持平衡,上述的每道程序都要和其他程序進行溝通。要是你被絆了一下,快要摔倒了怎麼辦?這時就會有許多其他程序快速啟動,努力讓事情恢復正常。有些程序關心的是你如何向前傾斜以及腳要伸到什麼地方。還有一些關注的是茶水問題:你不想燙傷自己的手,也不想燙到其他人。你需要一些快速決策的方法。

所有這些都是在你和他人談話的時候發生的,其中似乎沒有什麼過程需要專心思考。甚至連談話這件事本身也不怎麼需要思考。是哪些智能體幫你選擇詞彙,讓你能說出想表達的內容呢?這些詞彙又是怎麼組合成短語和句子,前後文彼此關聯的呢?你的思維中有哪些智能體在不停記錄所說的內容,以及這些談話的對象是誰?因為如果你一直在說同樣的話,那感覺多傻呀,除非你是在和不同的聽眾交談。

我們總是同時做好幾件事,比如做計劃、走路和談話,而且這一切看上去是那麼自然,我們一直都覺得理所當然。但這些程序其實涉及許多機械過程,多到沒有人能同時理解它們全部。所以,在本書接下來的幾部分中,我們會將焦點只集中在一項普通的活動上,即用小孩的積木做東西。首先我們會把這件事分解為一些比較小的部分,然後我們會看到其中的每一部分如何與其他部分相關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盡力模仿伽利略和牛頓,他們通過研究最簡單的鐘擺和砝碼、鏡面和稜鏡就瞭解了那麼多內容。我們對如何搭建積木的研究也會像用顯微鏡觀察最簡單的對象一樣,將會開啟一片意想不到的領域。就像當今許多的生物學家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細菌和病毒上,而不是放在宏觀的獅子和老虎身上一樣,我們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對於我和整整一代的研究者而言,我們工作中所借助的兒童積木就是智能研究中的稜鏡和鐘擺。

在科學領域,人們可以從看似最簡單的事物中瞭解到最複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