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1 思維智能體 >

1.1 思維智能體

一個好的思維理論必須涵蓋至少三種不同的時間計量方式:第一種比較緩慢,用來描述我們腦部發展所經歷的十幾億年;第二種比較快,用來描述我們嬰幼兒時期飛速生長的那段時間;以及位於二者之間的第三種,用來描述歷史中我們的理念不斷發展的那些世紀。

要解釋思維,我們就必須講清楚思維是怎樣由無思維的成分組成的,這些組件比任何擁有智能的生物都小得多,也簡單得多。除非我們能用本身沒有思想或感覺的事物來解釋思維,否則只能是在原地兜圈子。但這些更簡單的物質,也就是組成思維的那些「智能體」到底是什麼呢?這就是本書的主題。以此為前提,我們來看看還需要做些什麼。等待我們回答的問題還有很多。

功能(function) :智能體如何工作?

實體(embodiment) :它們是用什麼做的?

互動(interaction) :它們之間如何交流?

起源(origins) :最初的智能體從何而來?

繼承(heredity) :我們生來就擁有同樣的智能體嗎?

學習(learning) :我們如何產生新的智能體以及如何改變舊的智能體?

特徵(character) :哪些類型的智能體最重要?

權威(authority) :當智能體之間出現分歧怎麼辦?

意圖(intention) :這樣的網絡如何產生需求和慾望?

能力(competence) :智能體組合在一起能做哪些它們各自分開時做不到的事?

自我(selfness) :是什麼讓它們團結在一起或者產生人格?

意義(meaning) :它們怎樣理解世界?

感知(sensibility) :它們如何產生感覺和情緒?

意識(awareness) :它們如何產生對其他事物或自我的意識?

怎麼會有一種理論可以解釋這麼多關於思維的事?更何況其中的每一個問題看起來都不容易回答。沒錯,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分割開來,就會讓它們看起來都很難。然而一旦我們把思維看作一個由智能體組成的社會,那麼只要回答其中一個問題,其他問題的答案也就都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