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虛擬現實:萬象的新開端 > 統治世界的捷徑 >

統治世界的捷徑

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了名為萬維網的網絡框架,它迅速得到了關注。在數字網絡中,如果一個設計開始是成功的,之後往往會不斷成功。雖然萬維網起初只是一個微小的新事物,我們很快就清楚地看到,它會使我們所有人沉迷其中。

部分原因在於標準降低,至少從我的角度來看是這樣。萬維網採用了網絡設計的一點小變化,使其成為「網絡空間」思維方式的完美載體。

早期的網絡信息設計要求保留來源記錄。任何在線訪問的信息都可以追溯到源頭。如果網上一件事與另一件事之間有鏈接,鏈接會是雙向的。例如,如果一個人可以下載文件,那麼提供文件的人會得知誰正在下載。[1]因此,下載的所有內容具有上下聯繫,藝術家可以獲得報酬,騙子也會被發現等。

之前的設計基於人而不是數據。沒有必要複製信息,因為我們總是可以回到與人有關的數據來源。的確,複製在當時被認為是降低效率的罪行。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的萬維網採用了不同的做法。這種做法在短期內更容易被採用,但在長期上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開始使用時,個人會簡單地鏈接到網絡信息,鏈接是單向的。沒有人知道信息是否被複製過。藝術家得不到報酬,上下聯繫丟失,騙子得以藏身。

蒂姆的做法非常便於使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拼湊他人提供的資料,快速大量地在網上發佈信息,幾乎無須任何管理支出或維護,也無須對其他人負責。

用現在的話來說,萬維網像病毒一樣擴散開來。我們當時卻不是這樣談論話題的。「病毒」和「破壞性」這樣的詞在當時聽起來仍是負面的和破壞性的。我們還沒有被莫比烏斯–奧威爾式(Mobius-Orwellian)的科技演講催眠。現在我們可以準確地描述正在做的事情,但我們會假裝在嘲諷,這樣自我感覺會更好。也許我們可以稱之為「非奧威爾式」。

我還記得有一次與施樂帕克人員和泰德·尼爾森(Ted Nelson)一起瀏覽最早的網頁。「真的有人會用單向鏈接的設計,真讓人難以置信。」當時的普遍看法是,這是騙人的。但新生的萬維網中存在無法否認的活動,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我們技術人員集體默許,屈從於忽略反向鏈接的決定,人為地使網絡變得神秘了。也許我們擔心,可知的網絡不符合我們創造奇跡的能力,因為它已經存在很久了,於是我們選擇了含糊的、不可知的網絡。

沒有了雙向鏈接,我們就沒有辦法全面瞭解什麼對應的是什麼,因此,出現了完全人造的、無法追溯的特性,就像是在荒野上一樣。狂野西部得以重生!但這是人為造成的。

我們開始使用萬維網時會感到內疚。與網絡一起長大的人一定很難體會這種感覺。

很久之後,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公司通過提供部分映射服務獲得了數千億美元,而這項服務原本在萬維網一開始時就可以做到。

這絕對不是在批評蒂姆·伯納斯–李。我仍然欣賞和尊重他。他沒打算統治世界,只是為了支持實驗室的物理學家而已。

儘管我們覺得內疚,我們也驚歎於網絡的興起。我曾在講座中熱情洋溢地讚歎它。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數百萬人不是因為脅迫、利益或任何影響,而是因為項目本身的意義而共同合作。實際上,現在回想起來,虛榮過剩曾是、現在仍是其動機之一,即便如此,那曾是支持我們人類樂觀主義的偉大時刻!如果可以去掉網絡無影無蹤這個問題,也許我們就可以解決我們的大問題了。

我仍然覺得這是個奇跡,但它浮動於其上的基石是空虛的。我們付出的長期代價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