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虛擬現實:萬象的新開端 > 03 批處理 >

03 批處理

從原子到比特,再反過來

在我還未滿14歲時,我參加了新墨西哥州當地大學舉辦的化學夏令營。和我一起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孩子,但也許只有幾十個,我記不太清楚了。

我們在大巴車上坐了很久。透過一排傾斜的劣質鉻合金窗戶,沿著山路,我看到了遠處緩緩盤旋的沙漠和點綴其間的仙人掌。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光子,一路上受到沙漠熱氣的干擾。

對窗外的風景,我早就習以為常,但強烈的陽光在大巴裡投射出的條紋讓我著迷。陽光下,孩子的臉變得半透明,活像薄薄的瑪瑙片。

顛簸在泥巴路上,有一種疲憊與清醒交織的感覺。我們在龜形的山頂上通過望遠鏡看到了真正的白沙,遠處就是以白沙命名的導彈靶場。作為唯一的本地孩子,這是我唯一一次感到比其他孩子知道得更多。

我記得我還遇到了一對長相精緻、長著雀斑的雙胞胎姐妹。她們來自科羅拉多州,用同齡人的口吻與我聊天,雖然我比她們小好幾歲。「我們的父母都是化學家!」很奇怪的體驗,也很讓人開心。

對我來說,化學蘊含著純粹的美感和巧妙性。我們的宇宙就是一堆基本粒子,它們通過創造奇妙的形狀,即電子層,形成了有趣的原子。這些原子恰好形成了有趣的分子,最後進化出了我們。

我和父親建造了一個幾乎不具功能性的精緻結構,這個結構與我們人類在自然的核心裡發現的水晶對稱結構相同。所以,我非常瞭解這種結構到底有多麼脆弱。整個方案在現實中似乎不大可能實現。這些粒子本身並沒有機會進化,那它們是怎樣完美地向我們呈現了這場大秀?只要它發生了小小的改變,整個宇宙就將崩塌,就像一個錯誤的比特可以摧毀整個程序一樣,或像一個豬環形鉤扣可以讓整個網格穹頂崩塌一樣。

這種問題總會有答案。多年後,我遇到了一位名叫李·斯莫林(Lee Smolin)的物理學家。他提出,宇宙實際上可以進化,黑洞內部會產生新的宇宙,這要建立在擁有有趣屬性的粒子群上。

我當時對這樣的理論十分敬畏。我學會了製作各種化學物質,比如水果氣味和爆炸物這種常見的東西。「拉尼爾先生,你能不能考慮一下今天在街對面的空地上結束你的實驗?」

直到夏天結束,我也根本沒想過要去上高中。我直接去了大學。

我並沒有提供高中同等學力證明,也沒有正式辦理入學手續,而是直接登記入學了。我不記得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大概是我本來應該讀高中,但我接受了大學教育。我作為全日制學生註冊了所有課程,根本就沒有上過高中。

到底是僥倖還是作假,我也不記得了,反正我很快就成了全日制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