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重建未來 > 合格的心理治療師 >

合格的心理治療師

我們的人工智能助手可能尚未達到電影《她》中的那種水平,但這在不久的將來肯定能實現。2014年10月,即蘋果推出其人工智能助手三年後,記者朱迪斯·紐曼(Judith Newman)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動情的文章,題為「摯愛Siri」。這篇文章講述了紐曼13歲的兒子格斯(Gus)是如何與Siri成為好朋友的。Gus患有自閉症,與Siri的交流不僅使他有了一個親密的摯友,還幫他鍛煉了在現實世界中與人交往的技能。儘管人們普遍認為技術使我們與現實社會隔絕開來,但是在格斯的案例中,Siri的存在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朱迪斯寫道,Siri對那些無法融入社會的人來說太有用了:Siri的回答並不完全可預測,但卻都十分和善,即使格斯有時問得很唐突,也能得到友善的回答。我聽到他和Siri談論音樂,然後Siri給出了一些建議。格斯大聲說:「我不喜歡那種音樂。」Siri回答道:「你當然有權保留自己的觀點。」Siri十分有禮貌,這使格斯覺得有些對不起它。於是格斯說:「儘管如此,還是感謝你的推薦。」Siri回答:「不用謝我。」格斯強調道:「不,還是要謝謝你。」

在中國,數百萬的智能手機用戶都在使用微軟小冰,這是微軟推出的一款能夠和用戶進行短信交流的聊天機器人。與「勒布納獎」上簡單的聊天機器人不同,微軟小冰使用深度學習將用戶的問題與人們在網上的答案相匹配。微軟小冰能夠追蹤用戶的詳細生活信息,例如用戶在和誰約會或以什麼為生,然後將其應用到以後的對話話題中,例如,回答一個人如何應對失業問題。

對那些在這一領域工作了好多年的人來說,這些治癒性的人工智能助手就像是麻省理工學院20世紀60年代創造的電腦心理治療師ELIZA。為了使用戶能夠參與到智能對話中,一位名為約瑟夫·魏岑鮑姆(Joseph Weizenbaum)的計算機科學家創造了ELIZA。在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達到一個可接受的水平之前的很多年裡,智能對話只能以文本形式完成。用戶輸入一個句子,然後ELIZA用對其表示支持的語言或提問的語言進行回答。下面是與ELIZA的一段對話:

用戶:男人都一樣。

ELIZA:哪方面?

用戶:他們總是在某些方面讓我們很惱火。

ELIZA:你能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嗎?

用戶:我男朋友讓我來這裡。

ELIZA:你男朋友讓你來這裡。

用戶:他說我總是很沮喪。

ELIZA:很遺憾你感到沮喪。

實際上,ELIZA並不「瞭解」談論的話題。但令約瑟夫·魏岑鮑姆驚奇的是,這並沒有阻止他的學生向它傾訴衷腸。他們談論的話題從最近女朋友如何甩了他們到害怕化學考試掛科,簡直是五花八門。隨著微軟小冰這樣的工具逐漸常規化,這一效果將變得更加普遍。

儘管這些人工智能助手還不足以取代所有類型的人類交流,但不難想像,它對看護系統是有價值的,因為它能夠照顧孤獨的人。正如格斯和Siri的故事那樣,與跟其他人(人類)打交道相比,人工智能溝通的某些方面可能更受歡迎。為此,所謂的「關係助手」被用於治療過程,幫助那些患有各種精神障礙的人。

目前有一個機會能夠為緩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迅速增長的老齡化提供幫助。在日本,一個名為帕羅(Paro)的小海豹機器人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治療機器人」,主要針對老齡市場而設計。帕羅能夠通過感知用戶聲音傳來的方向而與其進行眼神交流。它不僅為了「理解」人們而掌握一定的詞彙,還能夠根據待遇的不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根據撫摸力度的不同,帕羅將根據用戶的行為做出改變:這是十分有益的。

正如帕羅所經歷的那樣,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例如面部識別)將為我們與人工智能助手之間的互動開闢新的途徑。一家名為Affectiva的公司目前正在使用面部識別來辨別用戶的情緒,依據就是我們在感到吃驚時會輕輕佻眉,或在皺眉時下嘴唇會輕輕下垂。可以使用不同的情感表現來修改人工智能的界面。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公司用Affectiva的技術創造了一種視頻播放模式,如果對著屏幕微笑,將得到一塊免費的巧克力樣品。有趣的是,Affectiva的聯合創始人蘭娜·卡柳比(Rana el Kaliouby)研究情緒測量領域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