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柴米油鹽醬醋茶糖 > 科學烹調,忌油溫過高 >

科學烹調,忌油溫過高

俗話說「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中國人的傳統飲食中食用油天天吃,食用油不僅是人們伙食保障的必需品,可以為人體提供所需的脂肪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還可以有效改善菜餚的色香味形,增進人們的食慾,但通過上面章節的瞭解我們知道不科學的食用油不僅無益身體健康,還會引發多種疾病。

雖然很多人很注重用油的品質,也懂得科學合理地搭配食用油,但是在烹飪上未必就做得健康了,特別是有些人追求油的香味,往往把油炸到冒煙才下鍋炒菜,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對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損失油自身的營養:食用油燒到冒煙時,溫度一般已達到200℃以上,不僅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破壞殆盡,且人體必需的各種脂肪酸也遭到大量氧化,從而大大降低了油脂的營養價值。同時,食品中的各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也會遭到大量破壞,造成營養損失。

破壞蔬菜的營養:油溫過高時,不但油脂自身所含脂溶性維生素被破壞,而且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破壞更多,特別是維生素C在70℃以上時就會被大量破壞。

產生過氧化脂質:油溫過高時,使油脂氧化產生過氧化脂質。這種物質不僅危害人體,而且在胃腸道內,對食物中的維生素有相當大的破壞力,同時對人體吸收蛋白質和氨基酸也起到阻礙作用。如果在飲食中長期攝入過氧化脂質並在體內積蓄,則加快人體的衰老速度,也可誘發癌症。

因此,炒菜時油溫不宜過高,特別是不要把油燒到冒煙時再下菜。

如何做到科學烹飪,油溫不會太高口感又好

★ 熱鍋冷油炒菜最健康

高溫油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科學的做法是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還有少吃油炸食品,如果要做油炸食品,最好在食物外面裹上一層麵糊,可以減少對有害物質的吸收。

★ 不同的油有不同的烹飪方法

我們知道浸出油是將溶油劑與油料混合後提取的油,壓搾油是靠物理壓力使油脂從油料中分離出來的油。因此,浸出油在烹調時要求熱鍋熱油,讓殘留的化學物質盡量揮發,壓搾油則最好是熱鍋冷油,能保留住較多的營養成分。

另外,油加熱後開始冒煙的溫度,稱為發煙點。各種食用油發煙點略有不同,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其發煙點在200℃以上,花生油、橄欖油則在190℃左右。因此在製作油炸食品時要注意選用耐高溫的油。其實無論用哪一種烹調法,都應在發煙點前把食材下鍋,過了發煙點,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會被氧化,一些脂溶性維生素會被破壞。

★ 不同的烹調方式使用不同的油

涼拌或熟食拌油可用橄欖油、麻油、花生油、山茶籽油等,一般的煎炒可用豆油或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只有在大量煎炸食品時,考慮烤酥油、棕櫚油、豬油等油脂。

★ 忌購不合格產品

目前全國食用油品種多達幾十種,品牌600多個,採購時要注意辨別優劣,選擇等級較高的食用油。我國把食用油(植物油)分成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從四級至一級,加工精度越來越高。在購買食用油時,最好購買一級或二級食用油。

慎選轉基因食用油。食用油可分為轉基因產品和非轉基因產品。由於轉基因產品的長期安全性存在一定的爭議,在採購時最好選用「非轉基因」食用油。

堅持主渠道採購。堅持大型糧油批發市場或知名超市網點採購,盡量購買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產品,選購時應詳細檢查食用油的標籤、品牌、配料、油脂等級、產品標準號、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最好不要選購快到保質期的食用油,因為其實際品質已經下降很多。

除了會選油,還得會用油,不正確的用油習慣不僅會破壞油脂中的營養成分,日積月累甚至可能引發疾病。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油溫,切忌油溫太高。

生活小貼士

煙點低的產品是不是意味著烹飪時油溫也相應要低?對此,專家解釋說煙點是檢驗油脂精煉程度的指標。油煙的產生是由於存在一些沸點相對較低的物質而引發的,如游離脂肪酸、甘一酯、不皂化物等。一般精煉程度低的油脂其煙點遠低於色拉油及高級烹調油。國家推薦性標準規定色拉油的煙點為不低於220℃。煙點高,表明油脂純淨,非油成分少,煙點和油溫之間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