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柴米油鹽醬醋茶糖 > 久放的食用油損健康 >

久放的食用油損健康

我國古代的人們很早就知道油並食用了,根據文獻記載,我國在漢代以前人們食用的油均為動物油,稱為「脂」、「膏」。脂膏二字均從肉會意,說明它們是從動物類肉中產生出來的。周代文獻中有不少烹飪用膏的記載。《禮記·內則》記述「八珍」中「炮豚」的做法,其中有一道操作工序是「煎諸膏,膏必滅之」,即放進膏油中炸,膏油要完全浸沒所炸之豚。而脂膏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用量是較大的,漢代已有專門從事脂油買賣的商人。植物油的獲取約始於東漢。《齊民要術》卷四「棗油法」引鄭玄曰:「棗油,搗棗實,和以塗繒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知道植物果實中含油,但其提取的方法及成品還是較簡單和原始的。古老的用油歷史加上當今人對口味的追求,油更是離不開人們的生活了。

但是,當今物價飛漲,每遇食品價格上漲,一些人便會大量囤積消費品。不少人,特別是老人,聽說食用油要漲價,到超市一買就是好幾桶,想「搶」個便宜管上一年半載;或者一些人平時太忙懶得去市場,每次都買上好幾桶油存放著。這裡我們提醒您,吃了久放的食用油不利於健康,最好不要一次購買過多。

酸價過高:油不管來源於動物還是植物,其化學成分都是甘油三酯(主要為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如果儲藏中條件控制不當,這些酸會發生氧化或水解反應,從而產生羧酸,導致酸價超高。反覆多次使用的食用油或已經有酸澀「哈喇味」的油,其酸價會升高許多。食用油酸價超標,意味著油開始腐敗變質。吃了變質的食用油,不僅沒有營養,對人的腸胃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會引起中毒。

油脂氧化後產生的某些物質會影響健康:在食用油中過氧化值和酸價兩項指標越低越好。過氧化值嚴重超標則可引起腹瀉等胃腸不良反應,進而損害肝臟,同時也對心血管病、腫瘤等慢性病產生誘發作用,還會使血紅蛋白二價鐵轉變為血紅蛋白三價鐵,其毒性作用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功能,造成機體缺氧,而出現黏膜、皮膚發紺。另外酸敗物質的氧化物對機體酶系中的琥珀酸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等重要酶系有直接破壞作用,干擾細胞內的三羧循環、氧化磷酸化,使細胞內能量代謝發生障礙,產生細胞內窒息,使患者出現急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現象。這裡特別提醒浸出油一般溶劑殘留量超標,更容易被氧化。

雖然食用油保管不當很容易變質,會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但是目前食用油產品標籤上註明的生產和包裝日期不同,人們還是很容易混淆,購買到不新鮮的食用油,更不利於食用油的儲存。因此,消費者選購食用油時要考慮家庭所需,隨吃隨買。

食用油儲存小妙招

★ 妥善存放,專家出招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氣,三怕高溫,四怕進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溫、防水。據研究,食用油在相同的包裝和相同的放置時間內,無論是處在自然光下還是燈光下,食用油的酸敗速度都明顯高於避光保存;溫度越高,食用油酸敗的速度越快,因此食用油一定要放置在陰涼處,不宜放得離火爐太近,高溫季節,應防止植物油酸敗變質。另外,每次用完後要將蓋子旋緊,減少食用油與空氣的接觸時間。最簡單的方法是按油瓶的大小,用厚紙板(不透光)做一個油瓶罩,往上面一扣,就解決了避光的問題。

★ 選好容器「隱形」分裝

合理選擇食用油的儲存容器,生活中人們往往習慣用金屬或塑料瓶(桶)盛裝食用油,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金屬分子和塑料中的增塑劑,能加速食用油的酸敗變質。最好選用陶瓷容器或不透光的深色玻璃容器,並盡量減小瓶口口徑。

分裝食用油時,要選擇清潔、乾燥(無水)、不透光的器皿,分裝時要注意瓶子的乾燥清潔,避免不清潔的瓶子因微生物導致食用油酸敗。

★ 購買小包裝食用油

吃油是越新鮮越好,存放的時間越長氧化酸敗的危險性越大。盡量買小包裝的油品,縮短存放時間,家中人口多的可以買5升裝的,如果家中人口少,最好不要選用大容量裝的食用油,即便是未開封的大壺食用油,時間久了也會因其內剩餘空間所存的空氣,以及開封使用時常與空氣接觸,而使油氧化或變質,一般三口之家買2.5升或更小的比較合適。用完了再買,不要怕麻煩。

食用油是人人生活中都離不開的,不要再因為貪「小便宜」而大肆購油了,這是一個追求吃得健康、吃得美味的時代,健康營養才是硬道理!

生活小貼士

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劑

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劑,化學名叫「特丁基對苯二酚」。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在規定的使用量內對人體無害。添加抗氧化劑主要是防止油脂酸敗,即出現「哈喇味」。要知道氧化的油脂分子具有傳染性,會使其他正常分子氧化,氧化的油脂不僅營養價值降低,且可能引發人體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