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3:帶你認清「毒」食 > 如果沒有了食品添加劑 >

如果沒有了食品添加劑

有人在網上搞了一個「是否禁用麵粉增白劑」的調查,結果是9成以上的參與者要求禁用。這給了主管部門巨大的壓力。有評論家說:如果搞一個「是否禁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劑」的調查,估計要求禁用的人數也會佔優勢。在公眾對食品添加劑充滿恐慌的當下,來假想一下這個問題就會相當有趣:如果沒有「添加」,食品將會怎樣?

我們不妨走進超市去看看。

熟肉製品顯然是沒有了,比如火腿腸、香腸、熟肉罐頭等。因為肉製品中容易生長致病細菌,所以會加入防腐劑。為了口感良好,需要加入一些磷酸鹽之類的東西保水。為了保證口味,需要加入一些香料。沒有添加劑,現代版本的這些熟肉製品都無法生產。或許,也可以用「傳統」的辦法生產一些香腸,用火烤乾或者風乾。或者,把肉用油炸過之後,密封起來。這些「不用添加劑」的做法,倒也能吃,不過它們往往需要加入很多鹽,醃製之後也會產生一些致癌物。發明這些辦法的祖先當然沒有為此「得過」癌症,不過原因之一,是他們只會得「疑難雜症」,而不知道癌症;二是,他們的壽命比較有限,往往沒到得癌症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現代科學的統計數據和實驗已經證實:這些「傳統」「無添加」的肉製品,會明顯增加得癌症的風險;而所使用的添加劑,只是「莫須有」「潛在」的可能性。

肉製品吃不成了,那麼買點餅乾糕點之類的乾糧總可以吧。很遺憾,這些東西也沒法生產。且不說為了易於保存加入的防腐劑,為了好看使用的色素,為了口感良好加入的增稠劑等,即使現做現吃的饅頭或者麵條,也還是需要面鹼才能做出來。雖然先人們可以從湖水、泉水甚至草木灰中得到「天然的面鹼」,但是它們的化學結構跟「工業合成」的一模一樣,也還是食品添加劑。更糟糕的是,這些「天然物質」中,還可能附帶著砷、鉛等重金屬成分。雖然這些有毒物質的含量不一定得到「有害劑量」,可是跟工業生產、有良好質量控制的「麵粉改良劑」相比,畢竟「潛在風險」還是要大多了。

現成的吃的東西沒有了,喝的就更沒有。超市裡的飲料,防腐劑、保鮮劑、乳化劑、香精中的一種或幾種都不可缺少。如果都沒有,那就只能是水了。而「純淨水」,其實也並不「純淨」——它必須經過滅菌處理。任何的滅菌技術,總會有一些「助劑」殘留下來。雖然「助劑」不是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的作用差不多,都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功能而使用的「化學物質」。添加劑沒有了,助劑也不該存在。

實際上,沒有了食品添加劑,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將無法存在。當然,加工食品帶給人們的只是方便,沒有了也不會餓著。就費點工夫,多花點錢,去大排檔或者餐館吃吧。

可是,不說餐館了,連胡同口的早點攤都沒法經營了。比如豆腐腦,必須要有「凝固劑」,不管是石膏、滷水還是更新的「葡萄糖酸內酯」,都是食品添加劑。像石膏和滷水這樣的東西,還是「化學工業原料」。而葡萄糖酸內酯,更是「沒有經過幾代人的檢驗,誰能保證一定不會有問題?」不僅豆腐腦,豆花、豆腐以及以豆腐為原料的各種食品,也都將成為「非法食品」。

早點也就只能喝點豆漿或者粥了,加點油條或者饅頭也不錯。不過,饅頭必須要用點碳酸氫鈉或者碳酸鈉,都是化工產品,顯然也不能用了。而油條更糟糕,傳統的油條用明礬,本來就含有鋁這樣的「神經毒劑」——雖然說量小,但是反對一切食品添加劑的人們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有害的食品添加劑怎麼能夠允許使用」,明礬毫無疑問需要禁止。而那些後來開發出來的「無鋁油條」,就需要更多其他的「發泡劑」。包子饅頭油條都不能吃了,麵食裡大概還能留下死面疙瘩。

加工食品沒有了,那麼買點原料回家自己做總可以吧?一般而言,自製食品確實不需要很多食品添加劑。不過,因為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被「一棒子打死」了,還是會有許多麻煩。除了豆腐麵食不能做了,不知道糖、醋、鹽之類的東西是否還存在——從化學角度,它們跟其他的食品添加劑並沒有本質區別,如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們也將成為非法產品。

所以,你該明白了吧,倘若「消除掉一切食品添加劑」,就真正得發愁「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