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3:帶你認清「毒」食 > 八一八1黃曲霉毒素的卦 >

八一八1黃曲霉毒素的卦

1960年,英國發現有10萬隻火雞死於一種以前沒見過的病,被稱為「火雞X病」,再後來,鴨子也被波及。追根溯源,最大的嫌疑是飼料。這些可憐的雞鴨吃的是花生餅——花生搾油之後剩下的殘渣,富含蛋白質,被認為是很好的禽畜飼料。

科學家們很快從花生餅中找到了罪魁禍首,一種真菌產生的毒素。它被命名為「aflatoxin」,也就是2011年年底中國人民在蒙牛的努力下新近學會的又一個科學名詞——「黃曲霉毒素」。自發現以來,黃曲霉毒素就獲得了科學家們的特別關照,對它的研究可能是所有真菌毒素中最深入最廣泛的。目前發現的黃曲黴素有十幾種。蒙牛「介紹」給公眾的「黃曲霉毒素M1」主要出現在各種奶中。M就是「奶」的意思,它還有一個兄弟M2。

其實M1和M2並不是黃曲黴菌產生的,毒性也並不是最強。毒性最強的排行「B1」,B表示藍色,因為它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會發出藍色螢光。除了親兄弟B2之外,它還有堂兄弟G1和G2,因為在紫外光下發出黃綠色螢光而得名。

B1、B2和G1、G2,就是經常出現在農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的代表。B1和B2被奶牛吃了之後,分別有一小部分會轉化為M1和M2進入奶中。這就是牛奶中黃曲霉毒素的來源。由於它在農產品中幾乎無法避免,不想餓死的人類也只好無奈地吃下一些。世界各國,都只能設定一個「限量標準」。不超過那個標準,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

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黃曲霉污染的糧食,10萬只可憐的火雞也因此被害。或許有敏感的讀者已經想到:既然那些花生被污染了,那麼它們搾的油呢?

這麼重要的問題當然有人去研究。1966年,就有一篇科學論文探索過這個問題。研究者找了一批嚴重發霉的花生,其中的黃曲霉毒素B1已經超標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用ppb為單位,1ppb相當於1噸糧食中含有1毫克。中國的現行標準是花生中不超過20ppb,而研究所用那批花生中的含量是5500ppb,無異於毒藥了。作者用有機溶劑浸取的方法來得到油,發現油中的B1含量是120ppb,雖然比原料中要低得多,但仍然大大高於安全標準。花生餅中的含量則高達11000ppb,如果拿去餵動物,動物們一定得追隨那批可憐的火雞了。

不過,按照工業加工的流程,浸取出來的「粗油」要經過幾步精煉。經過了第一步精煉,B1含量降到了10ppb,已經達到食用標準。再經過第二步精煉,含量就低於1ppb,可以忽略了。

壓搾出來的油又如何呢?那位研究者也用這批花生進行了壓搾,結果是油中的B1超過了800ppb。這麼高的原因在於,壓搾出的油中會帶入一些殘渣,而殘渣中的毒素含量非常高。同樣地,經過兩步精煉,油中的黃曲霉毒素基本上會被除去。

通常的花生當然不可能發霉到這種地步。不過在糧食發生肉眼可見的霉變之前,其中的黃曲霉毒素也可能達到危險的含量。從安全的角度,經過精煉的油是要更優的。如果實在喜歡「自己搾」的粗油,應該盡量使用收割之後及時乾燥、而且保存良好的花生或者其他油料作物。否則,油中含有的黃曲霉毒素B1,無論是毒性還是含量,都比蒙牛超標牛奶中的M1要高得多了。

許多人都知道糧食收割之後受潮長霉會產生黃曲霉毒素。其實,黃曲霉毒素在農作物正常的生長期中就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黃曲霉「種子」會在玉米棒中「萌發」。如果那段時間乾燥而且高溫,黃曲霉毒素的含量就會明顯升高。此外,種植太密、野草太多、氮肥不足、蟲害等因素,也有利於黃曲霉毒素的形成。美國曾經連續幾年跟蹤過中部一些州的玉米。發現1988年,那些州的玉米中黃曲霉毒素普遍很高。在有些農場的抽檢樣品中,超過食用標準20ppb的比例甚至高達36%。

農業生產中,黃曲霉毒素超標的玉米並不少見。如果全部銷毀,將會是很大的損失。科學家們也找到了一些使用它們的合理方式。比如可以與不超標的混合,把總的含量降到比較低——這樣的做法不能用於人的食物,但對於禽畜飼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標不是很多,也可以餵給成年的豬、牛、雞等,黃曲黴素很難殘留在肉中。此外,釀酒也是一種出路。經過蒸餾,黃曲霉毒素無法進入酒中。只是,剩下的酒糟中含有很多毒素,不能用來做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