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3:帶你認清「毒」食 > 食品虛假宣傳不等於有害 >

食品虛假宣傳不等於有害

食品安全問題總是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最常用的食品原料。「95%山西老陳醋是勾兌」的新聞令公眾嘩然,不過很快被證實是當事人表述不清所導致的誤讀。不過,「勾兌醋」還是被許多人認為是「有害健康」。

緊接著,醬油也「曝出」類似的新聞。非傳統釀製的「配製醬油」,更被冠以「化學醬油」,再加上「含有致癌物」等最具有新聞號召力的詞語,果不其然又引起罵聲一片。

實際上,「勾兌醋」和「配製醬油」都不是中國「黑心廠家」的發明,二者都是國際上廣泛存在的產品。它們不採用傳統的釀製工藝,生產成本低。即使在風味上跟傳統釀製產品有一定差別,也還是可以滿足多數人的「調味需求」。所以,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在國外同樣大量存在。

許多人看到「勾兌」、「配製」等字眼,往往不假思索地想到「有害」。其實,這多半出自「凡是傳統的就是好的」的潛意識。就「勾兌醋」來說,「醋精」中的醋酸跟「釀製醋」中的沒有任何區別。它們的安全性取決於其他成分,而合格的食品級醋精,安全性與釀製醋並沒有不同。許多人擔心的防腐劑,也不是問題。首先,防腐劑不僅僅在勾兌醋中使用,醋酸含量低的釀製醋同樣需要添加才能實現較長的保質期。其次,醬油和醋中最常用的防腐劑苯甲酸鈉,安全性相當高。即使用量達到國家標準的最高限,一個成年人每天喝幾十克,也只能達到「安全攝入上限」的10%左右。

新聞中還「曝出」了配製醬油的七種原料:砂糖、精鹽、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質、肌甘酸及鳥甘酸。實際上,這些原料都在食物中廣泛使用和存在。糖、鹽、味精自不必說,釀製醬油中同樣含有。酵母是釀酒、發面用的微生物,從中提取出「精華」具有濃郁的鮮味,被用在各種復合調味料中。肌甘酸和鳥甘酸是牛肉、雞肉、蘑菇等食品鮮香的來源,跟味精協同作用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增鮮效果。而植物蛋白水解物,本來就是醬油的核心成分。只是,釀製醬油用微生物發酵來水解;而釀製醬油所用的水解物,是通過化學方法來實現。

也就是說,植物蛋白水解物本身,並沒有安全性的問題。實際上,各種蛋白質吃到肚子裡,也是首先經歷水解過程。可能存在的問題,是水解過程中會不會產生有害副產物。如果水解是通過鹽酸加高溫的工藝,鹽酸可能與原料中的脂肪反應,生成3-氯丙二醇以及二氯丙醇。這兩種物質在大劑量下有致癌的能力。不過,既然它們只是副產物,就可以減少生成,或者想辦法去除。經過工藝改進,現在合格生產的植物蛋白水解物中它們的含量已經很低。此外,任何物質的危害都跟劑量有關。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3-氯丙二醇安全標準是每天每千克體重不超過2微克。中國和美國的醬油中,允許的含量都是每千克不超過1毫克。也就是說,即使醬油中的3-氯丙二醇達到最高限,一個60千克的成年人也要喝上120克才能達到「安全上限」。考慮到醬油是人體攝入3-氯丙二醇的最主要來源,以及正常人每天的食用量,合格生產的配製醬油並不會帶來危害。

還有許多人相信「純糧釀製」的醬油和醋「更有營養」。實際上,醬油和醋中並沒有什麼其他食物中沒有的「特殊成分」。不管是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還是傳說中的抗氧化成分,醬油和醋中有的,也能在別的食物中找到。更重要的是,即使它們真的有人們「相信」的保健功能,也還是需要足夠的量才能發揮作用。作為調料的醬油和醋,能夠提供的實在是杯水車薪。

顯然,勾兌醋和配製醬油的問題,是商業營銷中的誠信和消費者知情的問題。釀製產品的風味與配製產品不同,人們相信它們更好,這無可厚非。人們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來購買,賣給他們的,就應該是他們想要的產品。這與安全無關,也與營養無關,就是知情和選擇的問題。勾兌醋和釀製醬油,只要是合格產品,就沒有安全性的問題。如果能夠實現足夠的調味功能,又不需要那麼高昂的價格,自然會有願意接受的消費者來購買。

結論:配製醬油和勾兌醋的問題,是虛假標注的誠信問題。商家為了賣高價而宣稱其產品是釀製產品,理應受到懲處。不過,為了反對虛假標注,就不顧一切炒作它們的危害,同樣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