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3:帶你認清「毒」食 > 也談「全民喝奶該不該」 >

也談「全民喝奶該不該」

蒙牛牛奶黃曲黴素事件過後,網易推出專題《全民喝奶?沒必要!》,把歷次乳品安全問題歸結於中國人對牛奶的需求增大,認為中國資源不足以供給全民喝奶,因此不提倡大家都喝奶。但中國的資源也不足以供給全民吃豬肉,難道我們只配吃素?

《全民喝奶?沒必要!》認為“按乳品安全和品質要求,要滿足全民族喝牛奶,中國現有條件根本無法完成。這也為出現三聚氰胺、黃曲霉毒素、疫病牛奶提供了存在空間;而從營養性價比來看,全民喝奶真是沒有這個必要”。

對於這個專題,首先我們要說,“全民族喝牛奶”本身就是一件“想像中的事情”。米飯都不見得全民族每個人都喜歡吃,何況是牛奶。因為飲食喜好、經濟狀況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牛奶本來就只可能被一部分人所消費——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是不可替代的,也就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有必要”讓“全民”都去吃。

不過這個口號的意思當然不是如此。它的意思應該是“要不要提倡人們喝奶”,而答案是“不應該”。為了避免無謂的“語義之爭”,我們來分析這個專題的論據與邏輯。

中國乳業需求持續爆炸性增長

在這裡,該專題論述了兩點:一是“中國牛奶總產量占世界6%,排名世界第三”;二是“中國人均年乳製品消費支出達277元,奶製品進口額也近20億元人民幣”。

不管這裡的數字是否準確,它都跟人民要不要喝奶沒有關係。

中國牛奶總產量占世界6%,排名世界第三。而中國人口接近世界總量的20%,排名世界第一。如果認為中國的牛奶產量和消耗量要達到“國際平均水平”,那麼反倒是還需要更多的牛奶。

“中國人均年乳製品消費支出達277元”是“36個大中城市調查”的結果。這樣的調查結果與全國平均值相差甚遠,完全不理解這個數字能夠說明什麼。一項商品的進口總額20億元人民幣可以用微不足道來形容。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有幾千萬噸,還能因此說不該全民吃大豆了?

中國資源負擔不起全民喝奶

專題對於這部分的計算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其邏輯缺陷在於:

首先,假定所有的人都要喝奶,如果不能實現“全民喝奶”,那麼就該反對喝奶。這就相當於如果每個家庭都擁有汽車,需要多少資源、會產生多少污染,所以要反對人們擁有汽車。而現實是,既不可能每個家庭都擁有汽車,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想喝奶。隨著需求量與供給量的失衡,產品價格會增加到二者達到新的平衡。

其次,牛奶只是一種食物,我們不應該只計算它需要多少資源,產生了多少污染——因為當人們不吃這種食物,就必然要吃那種食物,需要比較的是它和它的替代品在這些方面的差異,才有意義。牛奶主要提供的是優質的蛋白質。與植物蛋白質相比,牛奶的能量消耗率、資源消耗率以及污染確實要高。但是,飲食並不僅僅是滿足營養需求,還要考慮味道等因素,不可能希望多數人都用植物蛋白來代替動物蛋白。所以,當人們不喝牛奶,就會尋求別的動物蛋白。而在動物蛋白的生產中,牛奶還算是高效的。下表是生產同樣量的動物蛋白所需要的“非再生能源”比較。

美國幾種動物農產品產量以及製造1千焦動物蛋白所需要的化石能源

註:1kCal=4.184kJ

其他方面的比較,趨勢也基本相同。如果要從這樣的角度來分析,認為“中國資源負擔不起全民喝奶”,那麼“中國資源”更負擔不起“全民吃羊肉”、“全民吃牛肉”、“全民吃豬肉”甚至“全民吃雞蛋”。中國人民,大概也就只能吃素了。

牛奶是可以替代的,不值得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這部分中,該專題論述了四個要點:一是牛奶的營養豐富,但不獨特,其他食物完全可以替代;二是對亞洲人來說,牛奶易引起乳糖不耐症;三是牛奶並非完美食物,所含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健康風險;四是牛奶屬於一種常見的過敏原。

從技術角度說,這幾個要點都是對的。牛奶確實不是“完美食物”,但所謂的完美食物在世上根本不存在。牛奶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對於心血管健康比較不利——這正是現在一般推薦喝脫脂奶的原因。牛奶也確實是一種常見的過敏原,但花生、魚、大豆、堅果、小麥等食物也都是常見過敏原。

“牛奶是一種完美的食物”只是誇大其詞的商業營銷,不符合客觀事實。各種食物都有優越和不足的地方,存在不足並不意味著那種食物就不可取。可以替代也不意味著就替代方案就一定更好。綜合考慮,牛奶還是一種很好的食物。"牛奶致癌?"中引用了學術界比較主流的觀點,而"喝奶不如去吃菜,牛奶越喝越缺鈣?"則對牛奶導致缺鈣的流言進行了澄清。

網易專題中這一部分的邏輯是“牛奶可以替代”而且“喝牛奶代價巨大”,所以“喝牛奶沒必要”。“牛奶可以替代”、“牛奶不是完美食物”這兩點都沒有問題,但是“代價巨大”並不符合實情。如上所述,“代價巨大”只是跟植物蛋白比較的結果。如果跟其他的動物蛋白相比,並不能說牛奶“代價巨大”。因為推理的兩條前提中有一條並不成立,所以整個的推論也就不合理。

“全民喝奶”是一個偽概念

網易專題的結論如下:“在中國,要實現‘全民喝奶’不但資源硬件上難以負荷,而且牛奶的可替代性也不值得我們去付出那麼巨大的代價來達成所謂的‘全民喝奶’。‘全民喝奶’只是濫用了營養學的結論,一味地鼓吹‘乳業大躍進’,只能把中國乳業搞成全世界標準最低的笑柄。”

結論的前一句在前一部分已經分析過,不再重複。“全民喝奶”本身是一個“偽概念”,它也不可能成為事實。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牛奶應該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如果把這樣的推薦理解為“全民喝奶”,那麼就不能算“濫用營養學的結論”,而是“基於科學事實的推薦”。鼓吹“乳業大躍進”確實不對,但“發展乳業”本身並沒有錯。“把中國乳業搞成全世界標準最低”,是產業結構落後的體現,而不是乳業發展的結果。法規制定是否合理可以質疑,可以討論,但“全民不喝牛奶”了,或者“不全民喝牛奶”了,並不能解決標準是高是低的問題。提高標準的根本是改善它的發展方式,而不是遏制它的發展。

同樣,在專題導語中所說的“這也為出現三聚氰胺、黃曲霉毒素、疫病牛奶提供了存在空間”,同樣是混淆因果。這些亂象的出現,說明監管和產業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果因為出現亂象,就號召大家不吃這種食物。那麼豬肉問題也出了多次,我們還吃不吃豬肉?地溝油鬧得人心惶惶,我們還吃不吃油?

結論:作為物質意義的牛奶,雖然不完美,但還是一種很好的食品。作為“中國市場上的一種商品”意義上的牛奶,確實有許多不靠譜、值得大家質疑的地方。反對與質疑具體的“商品”,跟反對和質疑它所屬的“食品”,這兩種質疑是應該分清楚的。固然,沒有一種食品是非吃不可的,但多一種選擇,總還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