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食物是最好的藥 > 萊菔子三錢換個紅頂子 >

萊菔子三錢換個紅頂子

萊菔子,即俗稱的蘿蔔籽。民諺有「十月蘿蔔小人參」的說法,意指吃蘿蔔好處多多,殊不知,蘿蔔的種子也同樣是一味良藥。許多種植蘿蔔的菜農都有這樣的習慣:夏、秋蘿蔔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在當年或次年泡茶飲服,能消食寬脹,保健強身。

中醫認為,萊菔子味辛甘,性平,功專消食、降氣、化痰。古稱「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名醫張錫純對它頗多讚譽,認為「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本草綱目》也說:「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萊菔子擅長消食化積、除脹行滯。凡食積氣滯而見噯腐吞酸,甚至腹脹疼痛者尤為適宜。常配伍山楂、神曲、半夏、陳皮等同用。小兒便秘,用炒萊菔子研極細末,每次取5~9克,加白糖適量沖泡後飲用,較小的嬰幼兒可減量拌奶粉或稀飯食用,發揮潤下通便的作用,易為小兒接受且無不良反應。以萊菔子組方的食療藥粥對中老年肝癌患者腹脹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萊菔子味辛,能行能散,降氣化痰,對肺氣不降之咳喘尤為適宜,常與白芥子、紫蘇籽等配伍。

萊菔子可消除「誤服補劑」所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據傳,慈禧太后有一年做壽,御膳房為她製作了有「壽」字圖案的各色精美佳餚,慈禧一時高興,多吃了一些,就病倒了。由於精力日漸衰退,慈禧便命御醫每日用上等人參煎成獨參湯給她進補。起初療效不錯,但到後來,反而出現頭脹、胸悶、腹滿、食慾不振、易怒、怒後流鼻血等狀況。眾御醫束手無策,便張榜招賢:「凡能醫好太后之病,必有重賞。」幾天後,有個郎中揭了皇榜,入宮為慈禧看病。郎中的處方很簡單,只是從藥箱中取出三錢萊菔子,研細後加點麵粉,用茶水拌後搓成3個藥丸,用綿帕一包呈了上去,並美其名曰「小羅漢丸」,囑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太醫們都半信半疑,不料慈禧服下一丸後,鼻血就止住了,兩丸下去,悶脹就消除了,三丸服下,竟然有了食慾。慈禧大喜,即賜給郎中一個紅頂子。這就是著名的「三錢萊菔子,換個紅頂子」的故事。中醫認為,人參反萊菔子,也就是說人參不能和萊菔子一起服用。人參補氣易壅滯,萊菔子順氣易化氣,所以藥力容易抵消或發生不良反應,但是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萊菔子能解除濫服人參所致的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萊菔子有降壓及抗炎作用,對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還可用於治療骨質增生、濕疹、小兒疳積、子宮功能性出血等病。

治方舉例

1.治百日咳:萊菔子,焙乾,研細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回。

2.治牙疼:萊菔子27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於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於左鼻中點之。

3.治跌打損傷:萊菔子100克,生研爛,熱酒調敷。

4.治高脂血症:萊菔子、白芥子、決明子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服用。1個月為1療程。

5.治功能性子宮出血:萊菔子120~15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服1~2劑止血後,可服「歸脾丸」以鞏固療效。

6.治便秘:炒萊菔子5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空腹服。

7.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萊菔子15克,水煎,送服木香面4.5克。

食用注意

1.氣虛、無食積、痰滯者慎用。

2.大便溏洩者忌用。

食物相剋

1.人參。中藥「十八反」,人參、萊菔子不能同用。

2.何首烏、熟地。萊菔子與何首烏、熟地配伍可致皮疹。

家用美食譜

檳榔萊菔陳皮飲

用料:檳榔12克、萊菔子12克、陳皮6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檳榔切片或打碎,萊菔子微炒,然後將檳榔、萊菔子、陳皮三物同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700毫升,用中火煮沸30分鐘,去除藥渣,加入少許白糖即可飲用。


此飲能行氣消食除脹。適用於宿食停滯、脘腹脹痛等症。


萊菔子粥

用料:萊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

製作:將萊菔子末與粳米同煮為粥。早晚溫熱食用。


此粥化痰平喘,行氣消食。適用於老年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者食療。


雞內金萊菔粥

用料:雞內金6克、萊菔子5克、粳米50克,白糖或食鹽適量。

製作:將雞內金焙乾,萊菔子炒黃,共研細末,粳米按常法煮粥,粥將熟前放入雞內金、萊菔子末,再煮至粥爛熟,調入白糖或食鹽即可。早晚食之。


此粥消食除脹,適用於食積蘊熱、嘔吐腹脹、大便秘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