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捉刀」和「捉筆」絕對不能混用 >

「捉刀」和「捉筆」絕對不能混用

古時有「刀筆」一詞,李賢解釋說:「古者記事書於簡冊,謬誤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這是以刀為筆。但是和「捉」組成的兩個詞,「捉刀」和「捉筆」,人們常常混用,這是因為不瞭解「捉刀」和「捉筆」的區別所致。

「捉刀」一詞跟曹操有關,《世說新語·容止》篇記載了這個著名的故事:「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崔琰,字季珪,史書評價他「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所以曹操才會命他代見匈奴使節,而自己充任「捉刀人」。這個故事被唐代學者劉知幾在《史通·暗惑》篇中證偽,指出曹操絕不可能追殺匈奴使節,而是因為「曹公多詐,好立詭謀,流俗相欺,遂為此說」。雖然如此,但是這個故事卻流傳了下來,因為毛筆發明之前以刀為筆,因此後來就把替人作文或頂替人做事稱作「捉刀」,這樣的人也相應地稱作「捉刀人」。

而「捉筆」一詞,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捉著自己的筆,意思是提筆、執筆。「捉刀」和「捉筆」的區別在於:「捉刀」有「替」的意思,而「捉筆」則沒有這個意思。

人們寫文章常常會出現「捉刀代筆」一語,明白了「捉刀」和「捉筆」的區別之後,就知道「捉刀代筆」實屬畫蛇添足,因為「捉刀」本來就是替人代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