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元寶」的「元」原來指改元 >

「元寶」的「元」原來指改元

現在常說的「元寶」、「金元寶」等稱謂,為何用「元」來命名,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甚至有人誤解為圓形的錢幣,大錯而特錯。其實,「元寶」之「元」,乃是指朝代、皇位更迭後所改的年號,或者皇帝任期內所改的年號,不僅今人不知,而且從唐代一直誤用到了今天。

《舊唐書·食貨志》將這種誤用解釋得清清楚楚:「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初,開元錢之文,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時稱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隸體,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

原來,唐高祖李淵即位後,廢除了隋代的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錢。武德是唐代的第一個年號,因此稱「開元」,是開始新的紀元、開國的意思,這就是「開元通寶」中「開元」的來歷;「寶」是珍寶,用為錢幣之名;「通」是通行、通用之意。著名書法家歐陽詢親自書寫「開元通寶」四字鑄在錢上,四個字的分佈是:「開」在上,「元」在下,「通」在左,「寶」在右。本來應該按照「先上後下,次左後右」的順序讀作「開元通寶」,但民間卻往往按照更順眼的順時針順序讀作「開通元寶」。雖然《舊唐書》說「其義亦通」,但其實是不通的,因為「開元通寶」意為開國通用之寶,而「開通元寶」如何解釋呢?「元」字就沒了著落。

到了宋代,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太祖初鑄錢,文曰『宋通元寶』。」宋太祖的第一個年號是建隆,但他已經不明白「元」是建元之意,因此誤為「宋通元寶」,宋代通用的元寶。這時的「元寶」一詞,已經成為所鑄錢的代名詞。

到了宋太宗時期,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淳化更鑄,又親書『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後改元更鑄,皆曰『元寶』,而冠以年號,至是改元寶元,文當曰『寶元元寶』,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寶』為文,慶歷以後,復冠以年號如舊。」這可真夠混亂的,一會兒是正確的「通寶」,一會兒又是錯誤的「元寶」,從此就再也分不清二者的區別了,「元寶」的稱謂遂以訛傳訛、將錯就錯地沿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