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遺孀」為何代指寡婦 >

「遺孀」為何代指寡婦

在中國古代,關於寡婦的稱謂很多,當然,最常用的還是「寡婦」一詞。《小爾雅·廣義》:「凡無妻無夫通謂之寡。」由此可見,女人無夫或喪夫,男人無妻或喪妻,都叫「寡」,後來才專指女人喪夫。

寡婦還有三種特異的稱謂。

第一,遺孀。「孀」指寡婦始見於《淮南子·修務訓》:「弔死問疾,以養孤孀。」孤孀指孤兒寡婦。「孀」為什麼用來代指寡婦呢?高誘解釋說:「雒家謂寡婦曰孀婦。」雒(luo),地名。「孀」代指寡婦與「霜」字密切相關。《說文解字》:「霜,喪也。」《釋名·釋天》:「霜,喪也,其氣慘毒,物皆喪也。」所以「霜」是「孀」字的語源,後來才加上女字旁。近人黃侃因此說:「今謂女人無夫曰霜婦,霜即與喪字通。」至於有人認為孀婦取「霜」冰清玉潔之意,比喻寡婦守節不嫁,不過是要求女人從一而終的觀念作祟罷了。

孀婦、孀居也可指已婚的女人獨居,這也是「孀」與「喪」相通的佐證。「喪」的本義是失去,不一定非指死亡,丈夫出門在外,已婚女人暫時「失去」了丈夫,也可稱「孀居」。當然,通常的用法還是指女人喪夫後尚未結婚或者不再結婚,即「遺孀」的稱謂。如果喪夫的女人改嫁或再婚,就不能再稱作「遺孀」了。

第二,嫠婦。嫠婦曰孀,無夫曰嫠。「嫠(li)」為什麼會有喪夫的意思呢?各種字典、辭典都沒有給出清楚的解釋。嫠,從女聲,的本義是裂開、脫落、分散,「嫠」因此是分散之女,即和丈夫分散,丈夫死去的女人。上古時期,「寡」可指寡婦和寡夫,而「嫠」則只能指寡婦。「遺孀」和「孀婦」不能用於自稱,而且只能用於書面語;「嫠」則既可以自稱,又可以被別人稱呼,比如丈夫趙明誠死後的李清照就曾自稱「嫠家」。

第三,未亡人。這個稱謂比較常見,可用於自稱或他稱。但是最早的「未亡人」,專指丈夫死後,服喪期未滿時的女人。古時妻子要為死去的丈夫服喪三年,只有在這三年內方才可以稱為「未亡人」,三年服喪期過後,就不能再如此稱呼了。不過後世的規矩不再如此嚴格,「未亡人」就用以泛指寡婦了。同樣,如果喪夫的女人改嫁或再婚,就不能再稱作「未亡人」了。今人不察,甚至有將喪妻的男人稱作「未亡人」者,真令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