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一頓飯」為何用「頓」作為計量單位 >

「一頓飯」為何用「頓」作為計量單位

人們常說吃一頓飯、一天三頓飯、罵了一頓等等,說起來習以為常,但是仔細一想問題就出來了:「頓」為什麼能夠作為計量單位呢?

「頓」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從頁,屯聲。「頁」是頭部,「屯」是聚集、滯留之意,因此「頓」會意為叩頭至地而止,引申為放置、屯駐。

《隋書·煬帝紀》載:「帝性多詭譎,所幸之處,不欲人知,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四海珍羞殊味,水陸必備焉。」這裡的「頓」是名詞,宿食之所,住宿和飲食之處;又叫「頓所」,指駐紮的營房或館舍。「頓」當作量詞就是由此而來,在「頓所」裡吃飯,自然就有一頓、兩頓、三頓之謂,後來也引申為一次、一回。

《世說新語·任誕》篇描述襄陽人羅友出身寒門,「嘗伺人祠,欲乞食,往太早,門未開。主人迎神出見,問以非時,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遂隱門側,至曉,得食便退,了無怍容」。羅友想趁著祭神的時候乞食,但到得太早,還沒開門。主人家問他還不到時候你在這裡幹嗎,羅友回答道:「聽說您要祭神,我只是想乞一頓飯而已。」怍(zuo)容是慚愧之色,羅友即使乞食也沒有慚愧之色,因此被列入「任誕」的行列,果然,有奇才、不拘小節的羅友後來得到了重用。

古時有九種跪拜的禮節,稱作「九拜」,其中第二拜叫「頓首」,叩頭至地,不加停留,一觸地就抬頭,「頓」一下而已。由此引申出「頓」當作量詞使用的「一次」,與屯駐的「頓所」之「頓」,同為作為計量單位的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