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血氣方剛」不是形容青年人 >

「血氣方剛」不是形容青年人

各種辭典都把「血氣方剛」解釋為形容青年人精力正旺盛,這種解釋是完全錯誤的,原因在於對「方」這個字的釋義錯誤。

「血氣方剛」一詞出自孔子之口。在《論語·季氏》章中,孔子說過這麼一段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說得明明白白:「及其壯也,血氣方剛」,分明指的是中年人;「血氣未定」才是對青年人的形容;至於老年人「戒之在得」,是指戒的是貪得無厭。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誤解呢?「血氣方剛」的「方」字又作何種解釋呢?

《說文解字》:「方,並船也。」按照許慎的解釋,「方」的本義是兩船相並,引申為並列。《爾雅·釋水》中有「大夫方舟」的規定,兩舟相並曰方舟,這是大夫乘舟之禮。在古人的心目中,「血」和「氣」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朱熹說:「血氣,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陰而氣陽也。」因此,「血氣方剛」的「方」是並列之意,「血氣方剛」即血、氣並剛,都很強盛。少年人的體質當然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地步,所謂「血氣未定」,所以「血氣方剛」只能指的是中年人。

隨著字義的演變,「方」的本義漸漸很少使用,作為副詞的才、正等義項反而使用得更多,這就是造成人們誤解的原因所在。但是,按照古人的研究,即使血氣正剛,也不能用來形容青年人,因為青年人血氣未定,如何談得上「正剛」呢?所以何晏才會解釋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者,少,謂人年二十九以下,血氣猶弱,筋骨未定,貪色則自損,故戒之。『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者,壯,謂氣力方當剛強,喜於爭鬥,故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