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刑不上大夫」原來是讓大夫自殺 >

「刑不上大夫」原來是讓大夫自殺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說法。人們通常把這句話理解為:禮儀不為平民百姓而制,刑罰不加之於大夫階層。並因此而把這個觀點作為儒家等級制度的罪證之一,認為儒家提倡的刑罰僅僅是針對平民百姓的,所謂王子犯法,並不與庶民同罪。這種理解屬於徹頭徹尾的誤讀,也是對儒家學說的種種誤解中最嚴重的一種。

這句話出自《禮記·曲禮上》。不光今天的人們有疑問,孔子的學生冉有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疑問。冉有的疑問和孔子的解答記錄在《孔子家語·五刑解》一章中:「冉有問於孔子曰:『先王製法,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然則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於禮乎?』」

孔子回答說:「不然。凡治君子以禮御其心,所以屬之以廉恥之節也。」在孔子看來,廉恥之心是古時做官的基本原則。然後孔子解釋何為「刑不上大夫」:「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厘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縛牽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殺。曰:『子大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禮矣。』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

大夫犯罪在五刑的範圍之內的,被譴責揭發之後,就要自己摘掉官帽,整理好冠上的帶子,以盤盛水,加劍其上。之所謂「盤水」,意思是水性平穩,希望國君用公平的法律制裁自己。然後親自前往國君面前請罪,國君不會再讓有司將他捆縛而來。如果犯了大罪,大夫就要面向北方國君的方向再拜,然後「跪而自裁」,國君不會再讓有司揪扯拉拽加以刑殺。國君還會說這句話:「這是你咎由自取,我已經按照禮儀對待你了。」孔子解釋說:「刑罰雖然沒有直接加於大夫身上,但是大夫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就是教化的結果。」

由孔子的解釋可知,之所以「刑不上大夫」,是為了照顧並激發他的廉恥之心,使他自感羞恥而自殺,而不是侮辱性地受刑而死。這是對待貴族的禮遇,同時也是後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發源。

這就是「刑不上大夫」的本義。孔子接著解釋說:「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以備禮也。」平民百姓每天都忙著勞作,沒有時間學習禮儀,因此不以完備的禮儀要求責難他們。

這兩句話都跟今天大多數人的理解大相逕庭,充分反映了儒家的平等精神,可是卻遭到了普遍的誤解,真是令人浩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