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希望」原來是仰望星星 >

「希望」原來是仰望星星

人人都明白“希望”這個詞,人人也都經常使用“希望”這個詞。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希望心”是對“希望”一詞的最好解釋,即“希望”生於心,心中想著、盼望著要實現某種事情。

那麼,讓我們試著提問一下:“希”和“望”組合在一起,為什麼能夠表達這個意思呢?“希望”又為什麼生於心呢?

原來,“希”和“望”的本義都是仰望。“希”是“稀”的本字,本義為織得不密、經緯稀疏的布,引申為稀疏、稀少,物以稀為貴,因此又引申為企求,企求的樣子就像踮著腳後跟引頸盼望,因此又引申為仰望、仰慕。《後漢書·趙壹傳》中有“仰高希驥”的贊語,“驥”是千里馬,“希驥”是仰慕千里馬,正好跟“仰高”對舉。因此,希,仰也,望也。

古時有兩個“望”字:“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朢”字專用於日月之望,《說文解字》:“朢,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許慎這是望文生義,把月望日跟臣朝君等同了起來。段玉裁曾經感歎道“今則望專行而朢廢矣”,因此“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感歎得極有道理。

“望”既然是遠望月亮,當然也是仰望,與“希”同義。遠望、仰望,距離都很遠,因此“希望”一詞最早乃指仰望星星。西漢時成書的《周髀算經》中屢屢出現“希望”一詞:“立八尺表,以繩系表顛,希望北極中大星。”“復引繩希望之,首及繩致地。”“此皆以繩系表顛而希望之。”“則立表正南北之中央,以繩系顛,希望牽牛中央星之中。”“如復以表繩,希望須女先至定中。”“即以一遊儀,希望牽牛中央星。”凡六例。

《周髀算經》是古代天文學“蓋天說”的代表,主張“天象蓋笠,地法覆盆”,天空如斗笠,大地像翻扣的盆。其中的“希望”一詞,是指觀測星座,星座極遠,當然必須仰望,恰恰符合“希望”一詞的本義。因此,最早的“希望”,是指仰望星座。

“希望”的詞義加以引申,遠望而不可及,當然只能生於心了。據《後漢書·李固傳》載,李固反對外戚梁冀專權,罷免了一百多名梁冀提拔的官員,“此等既怨,又希望冀旨,遂共作飛章虛誣固罪”。飛章,報告急變或急事的奏章。這些被罷免的官員怨恨李固,又“希望”梁冀的旨意,因此共作飛章、捏造罪名誣陷李固。“希望冀旨”,指心中揣測梁冀的意旨而加以迎合。

這就是“希望”一詞詞義的輾轉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