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偷香竊玉」為何比喻男女私通 >

「偷香竊玉」為何比喻男女私通

「偷香竊玉」是一句習用語,常常掛在人們嘴上,用以諷刺那些男女私通的行徑。但「偷香」、「竊玉」本來是兩個典故,而且出典都極美,元明時期通俗文學發達,文人們遂將這兩個極美的典故捏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含義極為粗俗的詞。

「偷香」典出韓壽偷香。據《晉書·賈充傳》記載,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的下屬韓壽「美姿貌,善容止」,賈充的小女兒賈午看上了他,於是通過侍婢暗通款曲,「呼壽夕入,壽勁捷過人,逾垣而至,家中莫知」。賈家有皇帝御賜的西域奇香,「其女密盜以遺壽,充僚屬與壽燕處,聞其芬馥,稱之於充」,賈充這才知道了女兒的私情,「充乃考問女之左右,具以狀對。充秘之,遂以女妻壽」。「其女密盜以遺壽」,其實是賈午偷香私贈韓壽。《世說新語·惑溺》篇中的記載則是:「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則歷月不歇。」奇香至此,怎能不被人發覺呢!賈午偷香,乃是愛悅韓壽,雖然有韓壽逾牆的情節,為禮法所不容,但如此純真的愛情,最後仍然被賈充成全。

「竊玉」則典出楊貴妃事。據宋人樂史所著傳奇《楊太真外傳》載:「上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妃子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楊貴妃「竊寧王紫玉笛吹」,本來知之者甚少,但張祜「梨花靜院無人處,閒把寧王玉笛吹」的詩句將此事昭彰於天下,因此觸怒了玄宗,將楊貴妃遣出宮去。

王季思先生則獨持異議,在為《西廂記》所作的注中,他說:「竊玉,舊注多舉《楊妃外傳》楊妃竊寧王玉笛事為說,非也。按《雍熙樂府》卷八《南呂一枝花·子弟收心》套曲有『鄭生玉竊,韓生香拈』語。又捲十《南呂一枝花·孤悶》套曲有『羽房中勉強韓生,蘭房裡生疏鄭五(玉)』語。又同卷《南呂一枝花·酒》套曲有『我有那鄭生竊玉權術,韓生偷香見識』語,《太平樂府》周仲彬《蝶戀花》套曲『朱門深悶賈充香,蘭房強揣鄭生玉』,皆可證其事屬於鄭生,而《太平樂府》孫季昌《端正好·集雜劇名詠情》有『揣著竊玉心,偷香性』語,更可知其為當時雜劇之一種,惜其事本末一時未能考明也。」

王季思先生所舉例都是元明之事,雖說「皆可證其事屬於鄭生」,但又「惜其事本末一時未能考明也」,還是以樂史所著為是。但奇怪的是,楊貴妃「竊寧王紫玉笛吹」又如何跟男女私情扯上了關係呢?楊貴妃的一時興之所至,想來在注重男女之大防的古代中國,倒惹上了嫌疑,張祜的詩又刻意隱去了「竊」的情節,因此才會讓小心眼的唐玄宗吃醋。

不管怎樣,基於愛情的「偷香」和一時頑皮的「竊玉」之舉,就這樣被無良文人們強行捏合在一起,從此成為男女私通的隱語,本來的美感則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