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壽終正寢」的「正寢」是什麼地方 >

「壽終正寢」的「正寢」是什麼地方

形容老年人安然逝世的「壽終正寢」這個成語,「壽終」容易理解,《釋名·釋喪制》:「老死曰壽終。壽,久也;終,盡也。生已久遠,氣終盡也。」「正寢」則不容易理解,很多人以為就是安然睡去的意思,其實大謬,「正寢」是指具體的處所。

那麼,「正寢」究竟是指什麼地方呢?這要從古代帝王的宮寢制度說起。古代帝王的宮寢制度稱作「六寢」。《禮記·玉藻》中規定:「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國君聽政要在「路寢」,議事的大夫退下之後,國君才能夠回到「小寢」脫下朝服休息。由此可見,路寢是議事的地方,小寢是休息娛樂的地方。路寢只能有一座,小寢則可以有五座,因此合稱「六寢」。路寢又叫正寢、大寢,小寢又叫燕寢。這就是「正寢」一詞的由來,原指天子、諸侯治事的正廳,後來凡是房屋的正廳或正屋一概都泛稱「正寢」。

因此,「壽終正寢」的正確解釋應該是「壽終於正寢」,年老時在家中的正屋安然逝世。

陸游在《老學庵筆記》卷十中曾辨析過為何要「壽終於正寢」:「古所謂路寢,猶今言正廳也。故諸侯將薨,必遷於路寢,不死於婦人之手,非惟不瀆,亦以絕婦寺矯命之禍也。」原來,古時諸侯死後,不能停屍於小寢,因為這是休息娛樂的地方,諸侯的妃嬪們都在此地,容易矯諸侯之命以干涉朝政或繼承人,因此一定要「遷於路寢」;議事的地方是士大夫們聚集之處,可以有效杜絕後宮之禍,此之謂「不死於婦人之手」。

清末平步青在《霞外捃(jun)屑》一書「正寢」條中說:「近世文集中鮮雲正寢,而訃告則必雲壽終正寢,據放翁說,則二字不可率用。」「不可率用」的原因在於今人早已經不明白「正寢」一詞的本義,而是將它泛用,用來形容所有人的「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