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首當其衝」的「沖」應該指戰車 >

「首當其衝」的「沖」應該指戰車

「首當其衝」這個成語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至於「沖」字,所有的辭典都解釋為要衝、軍事或交通要地,當然最易受到攻擊,因此叫「首當其衝」。

《漢書·五行志》載:「鄭以小國,攝於晉、楚之間,重以強吳,鄭當其衝,不能修德,將斗三國,以自危亡。」這是講的春秋時期鄭國的形勢,介於晉、楚、吳三大強國之間,鄭國「當其衝」。「沖」的本字是「衝」,簡化為「沖」,其實是兩個字。《說文解字》:「沖,通道也。」本義是通衢大道,交叉路口,引申為要衝。如果把「當其衝」的「沖」解釋為通衢大道,那麼意味著晉、楚、吳三國兵鋒直下,橫衝直撞,與鄭國之間毫無天險可言,而事實並非如此。因此,當作「要衝」講雖然也能說得通,但是其藝術感染力和戲劇性顯然遠遠不夠。要知道,能夠經過千百年的時間凝固成一個成語,那麼這個成語一定會最富有藝術感染力和戲劇性。

「沖」還有一個義項:戰車。又叫沖車、沖隆,都是兵車名,用以沖城攻堅。《呂氏春秋·召類》一節中說:「夫修之於廟堂之上,而折衝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這是孔子對宋國國卿子罕的評價。高誘解釋說:「沖車,所以衝突敵之軍,能陷破之也。有道之國,不可攻伐,使欲攻己者折還其沖車於千里之外,不敢來也。」因此而有「折衝樽俎」這個成語,「樽俎」指宴席,形容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談判中就能迫使敵人的戰車後撤,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沖」的這個義項就是由通衢大道引申而來,大道可供戰車奔馳,因此將戰車稱作「沖車」。高誘曾經詳細解釋過這種戰車:「沖車,大鐵著其轅端,馬被甲,車被兵,所以沖於敵城也。」

在「首當其衝」這個成語中,如果把「沖」解釋為沖車,那麼一旦晉、楚、吳三大強國發動戰爭,鄭國介於三國之間,最先直接面對三國的戰車,那麼「首當其衝」才會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和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