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私淑弟子」是什麼樣的弟子 >

「私淑弟子」是什麼樣的弟子

弟子分為兩種,一種是親傳弟子,又稱「親炙」。炙,燒烤,「親炙」的字面意思就是:我直接在您面前被您燒烤,比喻直接接受別人或老師的教誨或傳授。孟子在《盡心下》篇中列舉了伯夷和柳下惠的風範後說:「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百代之前奮發有為,百代之後聽說的人沒有不振作奮發的。不是聖人能像這樣嗎?更何況受到過他們「親炙」的人呢!

另外一種就是「私淑弟子」。什麼叫「私淑」?還是要來看孟子的論述。《孟子》一書中「私淑」一詞凡兩見,《離婁下》篇中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趙岐註解道:「淑,善也。我私善之於賢人耳,蓋恨其不得學於大聖人也。」趙岐的解釋非常可愛,意思是我私心仰慕聖人,恨不得做他的親炙弟子,可是聖人早就去世了,只好向他的親炙弟子學習。因此《詞源》釋義為:「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為私淑。」

《盡心上》篇中說:「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趙岐註解道:「私,獨;淑,善;艾,治也。」朱熹進一步解釋說:「人或不能及門受業,但聞君子之道於人,而竊以善治其身。」不過,清代著名學者焦循的解說與眾不同,他認為「淑」通「叔」,拾取;「艾」通「刈(yi)」,割草,也是拾取之意。因此他解釋說:「蓋私淑諸人,即私拾諸人也。『淑』、『艾』二字義相迭,私淑艾者,即私拾取也。親為門徒,面相授受,直也;未得為孔子之徒,而拾取於相傳之人,故為私。私淑,猶雲竊取也。」

焦循的解釋雖然有點煞風景,但是卻有足夠的訓詁學證據,而且「私拾取」、「竊取」的表述更加能夠體現出對聖人之道的迫切渴求之情。

今天有些欺世盜名之輩,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常常自稱是某某著名學者的「私淑弟子」,但與其學說卻毫無相通之處,亦為世態之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