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撲滿」為何用作存錢罐的代稱 >

「撲滿」為何用作存錢罐的代稱

存錢罐別名「撲滿」,今天還在使用這個稱謂。這是一個極其古老的稱謂,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

記載西漢雜史的筆記《西京雜記》中講了一個饋贈的故事。漢武帝下詔訪求賢良,公孫弘此時已年屆七十,被推舉為賢良。故人鄒長倩以其家貧,贈送給他許多東西,其中包括「撲滿一枚」,並且寫了一封信給公孫弘,信中解釋為何送他「撲滿一枚」:「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上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故贈君撲滿一枚。」

原來,「撲滿」只有入口而無出口,蓄滿錢後「滿則撲之」,故稱「撲滿」。鄒長倩是借「撲滿」告誡公孫弘「上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公孫弘後來果然官至丞相,而且謹記「人臣病不儉節」的道理,以至於「家無所餘」,正合「撲滿」的寓意。

「撲滿」作為「蓄錢具」的命名含有古人關於治國的深刻道理。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一書中懷疑「撲滿」其名「出於畜聚之後」。「畜聚」通「蓄聚」,指國君節用愛人,容民畜眾。西漢學者桓寬在《鹽鐵論》中議論道:「民人藏於家,諸侯藏於國,天子藏於海內。故民人以垣牆為藏閉,天子以四海為匣匱。」因此「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這就是「畜聚」的本義,也就是鄒長倩所說的「上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

「撲滿」的命名,實在是有古人之深意存焉,今人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