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屏風」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

「屏風」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據說屏風是大禹趁著治水的閒暇發明創造的,不過找不到文獻支持。有史記載的屏風的最早身影出現在周代,當時稱「邸」。《周禮》:「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設皇邸。」這是周天子祭祀上天時的儀式。「氈案」是鋪有氈的坐榻;「皇邸」即「凰邸」,用鳳凰的羽毛裝飾的屏風。周代的屏風又稱「扆(yǐ)」,《禮記》規定諸侯朝見周天子的時候,「天子負斧扆南向而立」。什麼叫「斧扆」?就是上面繡有斧形圖案的屏風。之所以繡斧形圖案,是為了宣示武力,顯示天子的尊嚴。

屏風一般用於室內,室外的屏風不常見,不過也不是沒有,西漢時期把立在宮門外的屏風叫作「罘罳(fu sī)」,意為「復思」,大臣朝見皇帝的時候,要在這種屏風外面稍事停留,「復思」一會兒,一旦繞過屏風,就要直接面對皇帝奏事,沒有再從容思考的機會了。既然立在室外,就不可能使用木製,因為要禁得起風吹雨打,因此「罘罳」多用土石製成,類似於影壁。「罘罳」的稱謂到王莽篡漢後被廢止,王莽生怕人們「復思」漢朝,故下令禁止使用。

在紙張發明之前,屏風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繪。紙張發明之後,開始用紙糊,更加簡便,屏風上也可以塗繪各種圖案。大司空宋弘有一次朝見光武帝劉秀,劉秀剛好新制了一座屏風,屏風上畫滿了栩栩如生的美女,君臣二人談話期間,劉秀總是忍不住去看美女,宋弘正色說道:「未見好德如好色者。」這是引用的孔子的話,意思是我沒有看到您像愛好美色一樣愛好德行。劉秀一聽這句話,非常慚愧,立馬命人將屏風撤去。

東漢章帝時期,鄭弘任太尉,他以前的老上司第五倫任司空,鄭弘的職位高於第五倫。鄭弘非常尊重老上司,一同上朝的時候,鄭弘不敢以位高而驕傲,總是在第五倫面前表現得畢恭畢敬。漢章帝發現了這種情況,奇怪地向鄭弘詢問,得知原委後,漢章帝命人在二人之間設了一座雲母屏風,避免二人直接碰面的尷尬。這種屏風較小,且多為獨扇。

魏晉以後,個性張揚的名士們開始流行「素屏」,即不加雕飾的屏風。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素屏謠》,從中可見詩人對高潔品德的追求:「吾不令加一點一畫於其上,欲爾保真而全白。吾於香爐峰下置草堂,二屏倚在東西牆。夜如明月入我室,曉如白雲圍我床。我心久養浩然氣,亦欲與爾表裡相輝光。爾不見當今甲第與王宮,織成步障銀屏風。綴珠陷鈿貼雲母,五金七寶相玲瓏。貴豪待此方悅目,晏然寢臥乎其中。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宜,用各有所施。爾今木為骨兮紙為面,捨吾草堂欲何之?」

「屏」的本義是屏蔽,因此屏風最早的作用就是字面意義,即擋風,後來才慢慢演變成裝飾品,上至皇族貴戚,下至黎民百姓,屏風成了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