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平易近人」原來是形容政事簡易 >

「平易近人」原來是形容政事簡易

今天使用的「平易近人」這個成語,是形容人的態度謙和,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親近。但是最早的時候,「平易近人」卻不是形容人,而是形容政事簡易。

「平易近人」語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輔佐武王滅商後,先封於周,又遷於魯,周公的長子伯禽就任魯國的第一任國君,三年後才向周公匯報魯國的政事。周公奇怪地問他:「為什麼這麼遲才匯報?」伯禽回答說:「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伯禽在魯國變風俗,革舊禮,推行子為父服喪三年才能除掉喪服之制,因此匯報得遲了。

而姜太公受封齊國的時候,五個月就來向周公匯報政事了。當時周公也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就來匯報了?」姜太公回答說:「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姜太公將君臣之禮加以簡化,政事一仍齊地舊俗而不加更改。

兩相對比,周公長歎一聲:「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周公歎息說:政事不簡約易行,百姓就不會親近;政事平和易行,民心一定會歸附。魯國政事繁瑣,齊國政事簡易,長此以往,魯國國力就趕不上齊國了。

從周公的語氣來看,政事和政策「平易」的目的是為了「近民」,正如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所說:「對於被征服的地方,如果想要保留,那就採取兩種手段——第一種就是把舊君的血統滅絕;第二種就是不改變法律,也不改變賦稅。」伯禽近似於前者,而姜太公則採取了後者,統治的效果也就完全不同。

從政事的「平易近民」演變為為人處事的「平易近人」,詞義的差別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