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姘頭」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

「姘頭」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今天的日常俗語中仍然有「姘頭」的稱謂,不是夫妻而發生性關係或同居的男女任何一方都可以稱作「姘頭」。這個粗俗的稱謂是怎麼來的呢?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引用漢代的法律:「齊人與妻婢奸曰姘。」齊人指平民,平民和妻子的婢女通姦叫「姘」。為什麼會這樣呢?段玉裁引《淮南子》高誘注說:「禮,士有妾,庶人不得有妾。故平等之民與妻婢私合名之曰姘。有罰。此姘取合併之義。」原來,按照古代的等級制度,只有士階層才可以納妾,平民百姓是絕對不准納妾的,否則就會受罰。這種等級制到了唐代正式規定為:「五品以上有媵,庶人以上有妾。」「媵(ying)」也是古代的婚姻制度,諸侯嫁女,一定要以女兒的妹妹和侄女作為陪嫁,共事一夫。五品以上才可以有媵,平民百姓以上才可以納妾。

這就是「姘」字的來歷。到了清代,上海方言中開始出現「姘頭」的稱謂。據徐珂《清稗類鈔》記載:「軋姘頭:男女以非正當之結合,而為夫婦之行為,且同居處飲食者是也。亦有僅結合而不同居處者,亦曰軋姘頭。姘頭:男女於既軋姘頭以後,『姘頭』名詞遂完全成立。男女雙方固各自承認,而第三者亦加認可,如語云『某為我之姘頭,某為彼之姘頭』者是。蓋姘頭者,猶文言『所歡』之謂也,京語謂之『外家』。」

徐珂所說的文言「所歡」,指情人,而且起源極早,《樂府詩集》中就已經吟詠道:「我有一所歡,安在深閣裡。」「夜相思,風吹窗簾動,言是所歡來。」徐珂所說的北京方言「外家」,指男子在正妻之外於別處所置的妾。

「軋姘頭」結束之後,就是「拆姘頭」了。徐珂解釋說:「拆姘頭:姘頭兩方面以事實上衝突而決裂,或因利益相反而解散,皆謂之『拆姘頭』,猶商業中股份公司之拆股是。姘頭既拆以後,相視如陌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