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內子」是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

「內子」是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老輩人是絕對不會弄錯「內子」這個稱謂的,但是今天的人們就不一定了,比如說曾經有人把自己的兒子稱作「內子」,還自以為謙謙然有君子之古風,孰不知大錯而特錯,直讓人笑掉大牙。

「內子」是在人前對自己妻子的謙稱。不過最早的時候卻並非如此,這個稱謂的演變饒有趣味。

最早的時候,「內子」這個稱謂有特定的含義,指卿或大夫的嫡妻。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載,晉文公把自己的女兒趙姬嫁給了大夫趙衰,但是此前趙衰在陪同晉文公逃亡期間已經娶了一個妻子叔隗(wěi),叔隗生的兒子就是著名的趙盾。賢明的趙姬得知後,不僅讓趙衰把趙盾娘倆接了回來,立趙盾為嫡子,而且還「以叔隗為內子,而己下之」。杜預解釋說:「卿之嫡妻為內子。」鄭玄則在註解《禮記》時說:「內子,大夫妻也。」孔穎達則進一步解釋說:「叔隗為趙衰妻,是大夫嫡妻也。若對而言之,則卿妻曰內子,大夫妻曰命婦;若散而言之,則大夫是卿之總號,其妻亦總名為內子。」其義甚明。

據《國語·楚語上》載,楚平王的兒子、大司馬子期「欲以妾為內子」,被左史倚相一頓教訓,指責他只顧按照自己的慾望行事,卻不考慮禮儀和道義,於是「子期乃止」。可見「內子」是嫡妻,妾是絕對不可以僭越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內子」的範圍開始擴大,先是稱別人的妻子為「內子」。《晏子春秋》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齊景公想把愛女嫁給晏子,可是晏子已經有了妻子,於是齊景公就到晏子家裡去,「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耶?』」這裡的「內子」就是齊景公對晏子妻子的稱呼。齊景公趁著酒勁兒,說晏子的妻子又老又醜,自己的女兒又年輕又漂亮,想讓晏子娶自己的女兒。晏子以不能背叛過去的承諾為理由拒絕了。

到了南北朝時期,「內子」方才開始用作對自己妻子的謙稱,並與「外子」相對稱呼。這兩種稱謂源起於南朝梁的一對文學夫妻的贈答詩。這對令人艷羨的文學夫妻,丈夫叫徐悱,妻子叫劉令嫻。徐悱任職在外,給妻子寫有兩首《贈內詩》,其一曰:「日暮想青陽,躡履出椒房。網蟲生錦薦,游塵掩玉床。不見可憐影,空餘黼(fǔ)帳香。彼美情多樂,挾瑟坐高堂。豈忘離憂者,向隅心獨傷。聊因一書札,以代九迴腸。」劉令嫻回以兩首《答外詩》,其一曰:「花庭麗景斜,蘭牖輕風度。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鳴鸝葉中響,戲蝶花中鶩。調瑟本要歡,心愁不成趣。良會誠非遠,佳期今不遇。欲知幽怨多,春閨深且暮。」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從此之後,「內子」、「外子」的稱謂才流傳開來,「內子」並專用於稱呼自己的妻子。